
多囊竟然也会遗传!关键在于做好这一点
像往常一样,门诊又来了一对母女,妈妈陪着女儿来看不孕症。看上去,她们有一些共同的体征:肥胖,黑棘皮症(脖子一圈像污垢一样的黑色素沉着)等。当被告知患的病叫做多囊卵巢综合征时,这位妈妈说,她年轻的时候也因为月经稀发,备孕了三年多才好不容易怀孕,而女儿的外婆也一直月经不调,经常不来月经。
于是,我马上受到了这个女儿的三连问。

多囊的影响贯穿一生
多囊卵巢综合征,我相信现在大家都不陌生了。英文简称PCOS。它是一种复杂的妇科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以月经稀发/闭经及高雄激素为主要特征。

多囊在育龄期女性中发病率5-10%,是女性不孕症的重要原因,50-60%的患者还伴有胰岛素抵抗、肥胖。多囊的影响并不会因为生育的完成而终止,其影响会伴随女性的一生。由于稀发排卵,代谢、内分泌紊乱,可引起妊娠期糖尿病、子痫前期等妊娠期并发症,远期可导致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增加,甚至带来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多囊会遗传吗?
多囊的危害如此之大,它是怎么发病的呢?像这位患者认为的会“代代相传”吗?
早在1998年就有学者对多囊患者的家系进行了研究,报道了多囊先症者的母亲和姐妹都是多囊患者,但这种家族聚集的现象似乎不完全遵循经典的常染色体或者X染色体显性遗传的规律。随着全基因组关联性分析(GWAS)技术的开展,目前已筛选到了很多与多囊发病相关的基因,但尚无一种决定性基因可以解释多囊的遗传机制。

2019年,著名的Nature杂志的子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认为多囊宫内高雄激素的环境,可以引起第一代、第二代甚至第三代雄激素增高及脂肪堆积,每一代都呈现多囊的表型。2021年Cell Metabolism杂志上发表了另一篇论文,研究发现宫内高AMH(抗缪勒管激素)水平也可引起后三代均出现多囊的现象。这些关于多囊的胎源性学说根本上是通过表观遗传学来实现。
我是多囊,一定会遗传给我女儿吗?
表观遗传学是一种环境与遗传相互作用的产物,环境因素可以影响某些遗传信息的选择性表达,有些情况下它又是可逆的。

因此,对于多囊合并不孕的女性,不要急于求成。在开始助孕治疗前,需要经过3-6个月甚至长达1年的孕前干预,积极改变内分泌和代谢环境,降低多囊表观遗传的概率,正所谓的“磨刀不误砍柴工”。
多囊的治疗,需重视综合干预及长期管理,不仅要帮助患者成功怀孕,还需要持之以恒的管理,以期减少患者本身妊娠期糖尿病、子痫前期等孕期并发症及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及子宫内膜癌等远期并发症,还要减少遗传给下一代甚至下三代的机会,避免后代女性再走上同一条与“多囊”抗争的路。
本文是夏和霞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