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利于伤口愈合的发物到底是什么?
作为一名外科医生,几乎所有患者都会问我的问题不是“这个病愈后如何”,更不是“未来该如何康复锻炼” ,而是“大夫,吃上有什么注意的么?xxx和xxx是不是忌口不能吃? 我都会如实回答:都能吃啊,只要以前不过敏就放心吃好啦。可换来的却常常是怀疑的眼神以及这句:“人家说这些是发物,吃了对伤口不好。
发物到底是个啥?那些所谓忌口的发物真的不能吃么?我以“发物”、“忌口”为关键词在专业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开始检索,并筛选出发表在相对权威刊物上的文章进行精读。翻遍文献,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发物”是个伪概念。
只要不是口腔消化道肛门疾病/手术,且自身没有代谢疾病,又不是孕妇或哺乳期,请循序渐进且放心地吃任何你以前吃了不会不舒服的食物,包括海鲜鱼肉、牛肉羊肉和酱油辣椒。
“发物”一词最早出现在刊行于1406年明代的《普济方》 ,成熟于清代,常和饮食忌口联系在一起。其理论渊源可追溯到《黄帝内经》。自明代以来至今被纳入“发物”这一概念的食物已经囊括了我们生活中所有能吃的食物,而且食物间的相互作用甚至比各种人际关系还要复杂的多。如果真的所谓发物都不能吃,那就只能吃人了。
随着现代医学知识和检验技术的普及,近现代的中医对于“发物”的定义也逐渐集中倾向于类似“过敏源”的概念。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会有那么多东西被列入发物范畴,而且被提到最多的都是最容易引起过敏的海鲜、鱼、牛羊肉等含有丰富异体蛋白的食物。
那些禁忌多的肿瘤患者复发率要明显高于饮食禁忌少甚至没有禁忌的患者。先国民等学者因此认为高营养才是重要原则,而过多的禁忌是有害的。
日常临床中,被患者和患者家属问到能不能吃频率最多的“发物”就是:鱼肉、海鲜和牛羊肉。这些其实都是对伤口愈合恢复非常有利的高蛋白低脂肪类食物,其营养价值要远远高于那些传说中极有营养却其实只有脂肪、嘌呤和调味品的鱼汤、鸡汤、鸽子汤、排骨汤。只要手术前不过敏,吃过也没有不舒服,手术后就放心吃,只是要注意吃的量方面逐渐循序渐进多起来就好。当然,如果得病或手术前自己本身就对鱼肉海鲜牛羊肉过敏或吃了不舒服,手术后自然更没有必要逼着自己去吃。
对于这个问题也抱有同样的观点,即只要不是口腔消化道肛门手术,而且又没有糖尿病、痛风等代谢疾病,手术前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手术后也一样。其实,更应该将注意力放在术后康复锻炼上,吃这方面根本没有那么多讲究,适度加强蛋白等营养摄入就好。影响伤口愈合的因素很多,除了患者年龄、伤口局部,血运、有无炎症或感染以及全身营养外,患者心情和情绪也很关键。烟酒及油炸食品属于本身就对健康有害的,无论何时都不应该沾,这点自然毋庸置疑。
可见, “发物”囊括了除了人肉以外的所有物质,是整个中医界自己都未达成共识且无确切定义,反而是被“人人皆中医”的民间给过度放大了的伪概念。
所以呢,对于吃,最重要的,就是开心。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