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HBV感染免疫耐受期是否应该治疗
编者按:在5月24日我国举行的“2021年度慢性肝炎研究进展与临床实践学习班”暨“慢性乙型肝炎、复杂肝病诊疗进展研讨会”上,北京大学医学部庄辉院士作“慢性乙肝病毒感染免疫耐受期的是否应该治疗”学术讲座,对这些患者的治疗争议做出解答。
据估计,全球慢性乙型肝炎病毒 (HBV) 感染者约2.92亿人,其中免疫耐受期患者约1.98亿。我国慢性HBV感染者约8 600万例,其中免疫耐受期患者约3 230万。
目前美国、欧洲和亚太肝病学会发布的慢性乙型肝炎 (乙肝) 诊治指南(以下简称美国指南、欧洲指南和亚太指南) 关于免疫耐受期慢性乙肝 (IT-CHB) 患者的定义及治疗的推荐意见不完全一致:美国指南提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正常值上限 (ULN) 男性为35 U/L,女性为25 U/L;欧洲和亚太指南的ALT ULN男女均为40 U/L。
关于IT-CHB定义,美国指南是:HBV去氧核糖核酸 (HBV DNA) >106 IU/mL,ALT正常;欧洲指南是:HBV DNA>107 IU/mL,ALT持续正常;亚太指南是:HBV DNA>2×105 IU/mL,ALT< 1~2×ULN。
关于IT-CHB治疗的推荐意见,美国和亚太指南均只推荐,对肝活检显示中度/重度炎症 或明显纤维化 (F2) 的IT-CHB患者治疗;
欧洲指南则推荐扩大对IT-CHB治疗指证:即年龄>30岁,或有肝细胞癌 (HCC)/肝硬化家族史,或有肝外表现的IT-CHB患者,即使ALT和肝活检正常,也可以治疗。
鉴于① IT-CHB不是良性疾病期;
② 对IT-CHB患者治疗可降低肝硬化和HCC的发生;
③ 一线药物抗病毒力强,耐药发生率低,长期治疗安全有效;
④ 治疗费用低于监测费用,性价比高;
⑤ 可降低HBV水平传播和母婴传播,减少乙肝歧视;
⑥ 可提高乙肝诊断率和治疗率,实现WHO提出的到 2030年消除乙肝公共威胁的目标。因此,应扩大对IT-CHB患者的治疗。
同时,应开展对IT-CHB患者治疗的研究,提供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如① 回顾性前瞻队列研究:比较IT-CHB治疗组、未治疗组和HBeAg (+) 免疫活动性乙肝治疗组累计肝硬化发生率、HCC发病率、肝移植率及死亡率;② 前瞻性队列研究:比较以上3组累计肝硬化发生率、HCC发病率、肝移植率及死亡率;③ 随机对照研究:比较IT-CHB治疗组与未治疗组累计肝硬化发生率、HCC发病率、肝移植率及死亡率等。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 慢性HBV 携带状态:又称HBeAg 阳性慢性HBV 感染。本期患者处于免疫耐受期,患者年龄较轻,HBV DNA 定量水平(通常> 2×107 IU/ml)较高,血清HBsAg(通常> 1×104 IU/ml)较高、HBeAg 阳性,但血清ALT 和AST 持续正常(1 年内连续随访3 次,每次至少间隔3 个月),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无明显炎症坏死或纤维化。在未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的情况下,应结合年龄、病毒水平、HBsAg 水平、肝纤维化无创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判定。
非活动性HBsAg 携带状态:又称HBeAg 阴性慢性HBV 感染。本期患者处于免疫控制期,表现为血清HBsAg 阳性、HBeAg 阴性、抗-HBe阳性,HBV DNA < 2 000 IU/ml,HBsAg < 1 000 IU/ml,ALT 和AST 持续正常(1 年内连续随访3 次以上,每次至少间隔3 个月),影像学检查无肝硬化征象,肝组织检查显示组织活动指数(histological activity index,HAI)评分< 4 或根据其他半定量计分系统判定病变轻微。
本文是徐长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