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轶
主治医师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二部
眼科
带状疱疹病毒性角膜炎与单庖病毒性角膜炎的诊断的主要鉴别点
1181人已读
单疱病毒性角膜炎,临床类型主要分上皮感染型,表现是角膜上皮微囊泡、树枝状角膜溃疡、地图状角膜溃疡及边缘性角膜溃疡。基质型分为免疫基质型和坏死性基质角膜炎。内皮炎型为盘状角膜内皮炎、弥漫性角膜内皮炎和线状角膜内皮炎。以上3种炎症症状均体现为不同程序的眼红、疼痛、异物感和视力下降、畏光。神经营养性角膜病变为迁延性角膜上皮缺损或角膜溃疡,症状与体征分离。多数病人会出现角膜知觉下降或消失。角膜上皮持续性缺损或角膜基质无菌性溃疡迁延不愈,严重可导致无痛性角膜穿孔。
而眼部带状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感染初期多发生儿童时间,大部分人没有症状,会在体内潜伏,50岁以上人群中,95%以上的人体内会存在抗带状疱疹病毒抗体,随年龄增大免疫功能下降,病毒复发概率会增加。复发性感染会有皮肤病变,额部、上睑皮肤带状疱疹最常见。单疱病毒性角膜炎与带状疱疹病毒性角膜炎表现出来的症状有相似的地方,但也有非常明显的差异。诊断上主要依据病史和临床表现进行鉴别。
带状疱疹急性期及近期眼睑及其周围皮肤会有带状疱疹或皮肤瘢痕以及结膜体征。带状疱疹常伴有皮肤疱诊而单疱不伴有按神经分布区域的皮肤病损;带疱会留有皮肤瘢痕而单疱一般不留瘢痕。带疱形成假树枝状角膜溃疡而单疱是末端膨大的树枝状角膜溃疡。以上3点是主要的鉴别点。
本文是王轶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