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任卫东 三甲
任卫东 主任医师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甲状腺结节,日常生活应该注意什么?

3523人已读

甲状腺结节,日常生活有哪些注意事项?

作为一种很常见的疾病,甲状腺结节在近年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然而由于甲状腺结节初发时,大多数患者的身体症状不明显,所以很多人都会轻视它。殊不知,很多时候就是因为我们的轻视,才可能导致诊治的延误。

甲状腺结节是如何诊断的?

首先,医生可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体检或由于其他疾病而进行CT扫描,超声检查时发现甲状腺结节。


进而通过专业的甲状腺相关检查:如通过促甲状腺激素检查甲状腺的功能;通过甲状腺超声,帮助医生了解结节的性质;还可通过穿刺活检,进一步检查甲状腺结节有无癌细胞。

哪些情况可能

导致甲状腺结节诊治延误?


1. 检查不规范:因为检查设备或者检查人员不够专业,可能造成检查结果出现偏差。比如触诊,经验丰富的甲状腺医生更能准确识别甲状腺结节的大概特性,从而为患者的下一步检查和治疗给出正确的指导;还有彩超检查,除了与设备有关外,还与接诊医生的专业性和经验多少有很大的关系。这些都有可能影响患者下一步的治疗。


2. 检查报告无专业解读:甲状腺检查报告应该找甲状腺外科或者内分泌相关科室的专业医师解读,以免因为医师解读不准确造成诊治的延误。


3. 患者无不适症状:很多患有甲状腺结节的患者本身并没有症状,不痛不痒,所以也容易造成患者忽视,造成发现和治疗不及时。

发现甲状腺结节该怎么办?

当检查发现甲状腺结节时,不要慌张也不要轻视。一定要找甲状腺专科医生进一步诊断,大部分患者通过甲状腺超声加上甲状腺功能免疫检查即可判断结节整体情况,但如还有疑问则需进一步穿刺活检确认。


有关研究显示在甲状腺结节中,恶性肿瘤只占5%左右,而在余下95%左右的良性结节中,9成以上又是不需要特殊处理只需定期随访就可以的。


如果一系列专业的检查后,确定结节倾向于良性,则可每半年到一年随访一次;如果结节不能明确良恶性,则建议最好3-6个月随访一次。如果一系列检查后确定了结节是恶性的可能性比较大或者虽是良性但结节体积比较大,已经造成了患者的不适,则需听从甲状腺专科医生的建议,进行科学规范的相关治疗。

甲状腺结节可能恶性的

情况有哪些?


目前看来有四种甲状腺结节比较容易是恶性的:1.单发性结节;2.影像学检查显示结节形态不规则,里面有钙化灶;3.手诊感觉质地硬,表面高低不平;4.除甲状腺结节外,还伴有淋巴结肿大。


当结节检查出现以上四种情况时,一般会建议患者尽快做进一步的检查,比如穿刺活检,来帮助确定结节的性质。

日常生活如何预防?

1. 日常饮食中注意碘元素的摄取对甲状腺健康非常重要,摄碘不足或过多都会引起甲状腺病变。在我国很多地区,环境中碘元素分布是不一样的,对于缺碘地区可以多吃含碘量高的食物,如海带、紫菜等;但在广东沿海海产品摄入充足的富碘地区,则要适当控制高碘食物。


2. 避免颈部放射线的辐射,尤其是幼年和儿童时期,幼年期和儿童期,要减少和避免放射性的治疗和诊断,如X线和CT的使用。


3. 健康饮食,戒烟酒,远离油腻辛辣等。


4. 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情,学会自我疏解不良情绪,切忌郁闷、愤怒、急躁。


5. 学会释放压力,劳逸结合。压力过大会加重甲状腺的负担,对人体的免疫系统造成伤害。长此以往甲状腺就会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一旦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如化学刺激或病菌病毒侵犯时,就容易发生病变。


专家寄语

虽说甲状腺结节中只有5%可能是恶性肿瘤,但是却不容我们忽视,当与甲状腺结节不期而遇时,我们不仅要积极寻找内分泌专科医生进行治疗,同时自己也要注意调整自己不健康的生活习惯。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任卫东
任卫东 主任医师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