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蚊虫叮咬后
每当进入夏季,天气逐渐回暖,蚊虫繁殖生长的越来越多,人们受到蚊虫叮咬的几率显著增加。
当身体被蚊虫叮咬后,蚊虫唾液腺中的唾液进入皮肤,唾液中的多种抗凝血化学物质使得被叮咬的皮肤出现一些瘀点瘀斑;同时,蚊虫的唾液中含有唾液过敏原、天然抗原蛋白、腺苷脱氨酶等与过敏有关的蛋白质,这些蛋白使得身体出现局部或全身的过敏反应。
蚊虫叮咬引起的这种皮炎称为虫咬性皮炎,夏季在皮肤科经常看到。虫咬性皮炎常见的特征是在被叮咬的地方出现丘疹、风团、水肿性红斑、水疱、丘疱疹、瘀点瘀斑等,破皮的地方可以观察到有叮咬痕迹,感觉到不同程度的刺痛、灼疼、奇痒,其中以皮肤瘙痒最为常见,影响人们生活质量。
蚊虫叮咬对大部分人的影响相对来说是轻微的,只会引起发红、瘙痒、刺痛或轻微肿胀。也有叮咬之后会引起严重反应的昆虫,例如蜜蜂、黄蜂、火蚁或蝎子。严重时候可能引起较为严重的过敏反应,例如荨麻疹、哮喘、呼吸困难、意识不清,甚至短时间内出现生命危险。此外,一些昆虫也会通过叮咬而传播疾病,如登革热、疟疾等。
那么在被蚊虫叮咬之后该怎么处理呢?
1.首先要马上离开有蚊虫叮咬的地方。
2.可以用肥皂和水清洗,将昆虫叮咬的地方清洗干净。
3.适当的冷敷可以缓解瘙痒、减轻疼痛及肿胀,每次敷 10 分钟左右,过10分钟之后再次冷敷,冷敷30分钟左右或者直到瘙痒有所缓解;冷敷之后可以在皮疹的地方使用炉甘石洗剂外涂。
4.如果叮咬的部位在手脚,而且出现肿胀现象时,可以抬高患肢,减少肿胀。
5.对于瘙痒困扰的患者,建议口服西替利嗪或氯雷他定。
6.醋酸地塞米松乳膏具有抗炎、抗过敏的作用,长期外涂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较低,且儿童也可使用,对于叮咬部位出现直径几厘米的肿胀和硬结的患者,建议局部使用适量中等效力的醋酸地塞米松乳膏外涂,每天涂两次,持续5至10天;对于眼眶周围出现广泛性红肿、影响到视力、嘴唇的地方有肿胀现象,或者肢体广泛性肿胀而影响运动的患者,建议服用糖皮质激素,如醋酸泼尼松片,持续5至7天。
7.如果叮咬的部位被抓破了,可以用莫匹罗星软膏涂在患处,预防破皮的地方被感染
亡羊补牢尤未晚,一定的预防措施是必不可少的,夏天尽量不要去蚊虫多的地方,以及选择合适的驱蚊方式。如果被蚊虫叮咬之后病变范围大,瘙痒严重、出现继发感染,请及时就医。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