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内胆管癌AJCC分期解读
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ICC)是原发性肝癌的一种,近年来发病率有所上升,但目前国内外对其发病机制和分类分型仍不十分清晰。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 AJCC)根据肝内胆管癌治疗方式的选择和病情转归,制定了肝内胆管癌的分期。
AJCC在既往2010年发布的第7版肝内胆管癌分期的基础上,于2016年发布了第8版肝内胆管癌分期(表1),此分期自2018年起至今在全世界范围内应用。
表1 AJCC第8版肝内胆管癌分期(1)
T分期 | |
Tx | 原发肿瘤无法评估 |
T0 | 无原发肿瘤证据 |
Tis | 原位癌(导管内肿瘤) |
T1a | 单发肿瘤直径≤5cm,无血管侵犯 |
T1b | 单发肿瘤直径>5cm,无血管侵犯 |
T2 | 单发肿瘤侵犯肝内血管,或多发肿瘤有或无血管侵犯 |
T3 | 肿瘤穿透脏层腹膜 |
T4 | 肿瘤直接侵犯肝外结构 |
N分期 | |
Nx | 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估 |
N0 |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
N1 | 有区域淋巴结转移 |
M分期 | |
M0 | 无远处转移 |
M1 | 有远处转移 |
相对于第7版,第8版AJCC肝内胆管癌分期主要有如下几点变动:(1)以肿瘤直径≤5cm为界,将原有的T1期细分为T1a期和T1b期;(2)取消原有的T2a、T2b分期,合并为统一的T2期;(3)将T4期的分期标准由管周浸润性肿瘤更改为肿瘤直接侵犯肝外结构。
也有部分学者指出第8版AJCC肝内胆管癌分期的局限性。基于他们的病例分析,T1至T3期患者的生存情况和死亡风险与其分期不一致,并且该分期没有反映不同分型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差异。
表2 AJCC第8版肝内胆管癌分期(2)
TNM分期 | |
0期 | Tis,N0,M0 |
I期 | IA:T1a,N0,M0 |
IB:T1b,N0,M0 | |
II期 | T2,N0,M0 |
III期 | IIIA:T3,N0,M0 |
IIIB:T4,N0,M0或任何T,N1,M0 | |
IV期 | 任何T,任何N,M1 |
目前多数医生仍然把AJCC第8版肝内胆管癌分期用来做诊断和治疗的依据(表2)。
本文是朱继业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