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人更容易“眼干吗?
从临床上来说,老年人,女性,尤其是55岁之后的绝经期女性,相对容易得干眼症。其他高危因素还有糖尿病、眼部翼状胬肉、过敏性眼病、角膜屈光手术、滥用眼药水、使用视屏终端、空气污染、生活在高海拔地区,以及患有部分全身性尤其是免疫相关性疾病等。
引发老年人干眼主要有 五大原因!
1.环境因素和不良用眼习惯。长时间处于空调环境或长期使用手机、电脑、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容易导致眼表泪膜蒸发速度过快从而引发干眼。
2.滥用药物。由于其他眼病而长期使用眼药水点眼,或者因基础性疾病而全身应用某些药物(如抗组胺药物、抗抑郁药物等)。
另外,日常使用的眼药水里面不仅含有治疗成分,有些还含有少量防腐剂,长期使用的话可能会导致眼表微环境的改变。因此,再次强调药物需要遵医嘱使用,不建议盲目使用眼药水,或者自行使用洗眼睛的、消除疲劳的网红眼药神水等,任何药物的使用和停药都应遵循医嘱。
3.睑板腺功能障碍相关干眼,也称老年性MGD。睑板腺(meibomian gland, MG)是眼睑内的结构,它所分泌的透明液体——睑酯,有防止泪水蒸发的重要功效,而老年人的年龄相关性的睑板腺萎缩,导致MG分泌功能下降和睑酯理化性质的改变,加重了MGD的程度。
4.结膜松弛。人上了年纪,不仅表现为皮肤松弛,皱纹显现,就连眼睛的结膜组织也会松弛,即结膜松弛症。这导致泪水不能均匀的涂布,结膜囊容积减小;而结膜囊的容量下降会进一步减少结膜囊内的泪液储备,从而造成眼干涩的发生,同时严重的结膜松弛甚至会造成不完全眨眼和眼睑闭合不全,进一步加重干眼,形成恶性循环。
5.手术源性干眼。很多老年性眼病需要手术治疗,如老年性白内障、青光眼、翼状胬肉等,不论内眼手术还是眼表手术,都会在角膜或结膜上产生创面,在创面愈合之前,泪液的涂布和质量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产生手术源性的干眼。
6.免疫相关性系统疾病。如干燥综合征、瘢痕性类天疱疮、Stevens-Johnson综合征、移植物抗宿主病等疾病,会影响泪液的分泌,眼表环境的异常,从而引发干眼。这类患者的干眼治疗,往往需要同时配合治疗全身性的基础疾病,才能有好的收效
本文是林琳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