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论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胃癌前病变的治疗策略
消化科普2:小论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胃癌前病变的治疗策略

从1728年德国医生Georg Ernst Stahl 首次提出“胃炎”这一医学概念,再到1992年美国学者Correa提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肠型胃癌这一重要的胃癌(肠型腺癌)发生与发展的演变模式,医学界经历了漫长的探索过程,终于明确了慢性萎缩性胃炎是肠型胃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属于胃癌前疾病。而在此基础上,一旦出现胃癌前病变也就是异型增生(又称为上皮内瘤变)则进一步增加罹患胃癌的风险。

w那么,对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或胃癌前病变的患者,如果能够了解其正确的治疗与处理策略,则会减少或者避免在诊疗中走弯路。此举必将受益诸多患者。本人根据多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与癌前病变的临床经验并结合相关指南,总结以下内容,化之以言简意赅、通俗易懂的文字,以飧患者朋友。

一.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策略:
1. 根除幽门螺旋杆菌(H.p)治疗:伴有H.p感染的慢性萎缩胃炎患者,根除H.p可以改善胃黏膜炎症反应,阻止或者延缓萎缩、肠化的发生和发展。


2. 对症治疗:促动力药,消化酶,胃黏膜保护剂等。
3. 适度抑酸护胃治疗:不主张长期应用,否则由于胃酸过度减少,可能加重萎缩与肠化。
4. 抗氧化剂治疗:水果,叶酸,胡萝卜素等。
5. 中医药治疗:以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中医药治疗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较大且独特的优势。

6.胃镜随访。

二. 癌前病变治疗:
(一)轻中度异型增生(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处理策略:
1. 首先排除该病理组织是否是癌旁病灶。
2. 半年内胃镜随访。
3. 查呼气试验,若幽门螺旋杆菌阳性,则必须根除HP治疗。

4. 胃镜再次复查后,如果出现重度异型增生(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那就已经是胃早癌了,必须进行内镜下ESD手术治疗。

5. 对症治疗同前。
6. 中医药: 辨证论治。

(二)重度异型增生(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处理策略:
重度异型增生已经发生癌变,属于上皮内癌、原位癌范畴,乃胃早癌的早期表现。
1.内科保守治疗无效。
2.必须进行ESD(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

3.术后病理如果有局域淋巴结转移,需要追加外科手术治疗。
4.密切胃镜随访。

祝各位朋友健康!

李凯
本文是李凯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