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冰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室间隔缺损,还能自愈么?

发表者:于冰 人已读

宝爸宝妈们好,我是有深度,有温度的于冰医生,今天我们来讲一下室间隔缺损的自愈。

我在出门诊或者网上提供咨询的时候,总有一些焦虑的宝爸宝妈会问到:我家宝宝的缺损还能自愈么?自愈的几率有多大?大概什么时候能够自愈?…………

我争取这篇文章给大家都讲解清楚。

1.室间隔缺损(简称“室缺”)的自愈几率?

室缺自愈的发生几率,依赖于年龄,室缺的大小和位置,室缺的类型。

年龄:根据自愈概率由高向低

半岁以内→1岁以内→1岁到3岁→3岁到6岁→6岁以后。有研究显示,3岁以内的自愈率在50%左右,3岁以后,概率迅速下降至不到12%。大小和位置:缺损越小,越容易自愈,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根据自愈概率由高向低:≤3mm→≤4mm→≤5~6mm。

另外,肌部室缺的自愈率(69%-74%)高于膜周部室缺(22%-28%)。

所以,您的宝宝属于哪种情况,是可以对号入座的。看到这里可能有的爸妈会很振奋,有的爸妈会很沮丧,但是于冰医生友情提示您,自愈毕竟是个概率问题,所有的可能性都来自于冷冰冰的统计,具体情况还要具体分析。

2. 怎么从心脏彩超上看是否有自愈倾向?

436ffb7f5ede473f33dccba1fb7c39f4.jpg

从这个病理图上可以看到,最初左心室和右心室通过缺损相通,随着红色圆圈内的三尖瓣组织以及纤维组织的粘连、沉积、增生,封闭了两个心室间的通道,缺损完成自愈。

所以,如果您通过彩超报告,看到了诸如“膜部瘤”、“火山口”、“三尖瓣叶组织遮挡、粘连、覆盖“等字眼,那么至少说明室缺是有自愈倾向的。

这里,于冰医生还是要友情提示您,自愈倾向≠自愈,很多情况下,宝宝只是把大室缺努力变成了小室缺,以保证自己能长肉肉,但最后这个小室缺的闭合还是需要由我们来帮助宝宝完成。

3. 这个自愈的机制到底是什么?

1)缺损位于室间隔的流出部;2)经过缺损的血流形成湍流,刺激心内膜纤维组织增生;3)经过缺损形成的射流,引起相应部分右室内膜的增厚、珍珠样改变。

看起来,是否晦涩难懂,没关系,有人总结自愈的机制就是内膜“粗糙化“。打个比方,如果你经常拉单杠,手上是不是磨出了厚厚的”茧子“,室缺自愈就是厚厚的茧子盖住了缺损。

以上,就是关于室间隔缺损自愈几率,自愈倾向以及自愈机制的内容了,如果您还有疑问,可以到我的“好大夫工作站“咨询,或者我的门诊咨询。


本文是于冰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1-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