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钮晓红 三甲
钮晓红 主任医师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中医外科(瘰疬科、疮疡科、甲乳科、脉管病)

桥本甲状腺炎

3958人已读

桥本甲状腺炎(HT),又称为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CLT),属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是一种常见的以自身甲状腺组织为抗原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起病缓慢,不易察觉,其临床特征是弥漫性甲状腺肿大。病因尚不清楚,目前认为可能是由于遗传、环境、免疫等因素导致。发病率约为1%~2%,高发年龄在30~50岁,且随年龄增加,患病率增高,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3~4倍。儿童中也有不少病例。

病因

病因尚不明确,可能因为机体的免疫被破坏,从而产生了针对甲状腺的免疫应答反应。遗传因素在同一家族中多人发病的情况多见。此外,该病可能与环境因素有关,环境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感染(患者多有咽喉炎病史)和膳食中过量的碘化物,过量摄入碘可使病情恶化。由于本病以女性多见,也可能与雌激素有关。由于常在同一家族的几代人中发生,常合并其他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恶性贫血糖尿病、肾上腺功能不全等,故认为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近年来,较多的研究表明,易感基因在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发病机制

1.可能为机体的免疫耐受遭受破坏,从而产生了针对自体甲状腺的免疫应答反应。在多数患者的血清和甲状腺组织内含有针对甲状腺抗原的抗体,如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和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等。患者患有一些自身免疫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可能会对甲状腺组织产生免疫攻击。

2.如果家庭成员有人患桥本甲状腺炎,则其他人的患病风险增加。研究发现其遗传因子为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复合体,位于第6号染色体短臂,编码产物为HLAⅠ类分子和HLAⅡ类分子,两者可刺激T细胞产生细胞毒作用和产生各种细胞因子。

临床表现

1.发展缓慢,病程较长,早期可无症状,当出现甲状腺肿时,病程平均达2~4年。

2.常见全身乏力,许多患者有咽喉部不适感,10%~20%患者有局部压迫感或甲状腺区的隐痛,偶尔有轻压痛。

3.甲状腺多为双侧对称性、弥漫性肿大,也可单侧性肿大。甲状腺往往随病程发展而逐渐增大,但很少压迫颈部出现呼吸和吞咽困难。触诊时,甲状腺质地韧,表面光滑或可呈大小不等的结节状,一般与周围组织无黏连,吞咽运动时可上下移动。

4.颈部淋巴结一般不肿大,有咽喉炎的患者也可伴颈部淋巴结肿大,但质软。

并发症

大多数人伴有甲状腺功能的变化,在病程早期可有轻度一过性甲亢表现为心慌,多汗烦躁易饥,而到病程后期则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的表现,约60%的患者以甲状腺功能减低为首发症状,表现为怕冷、容易疲劳、情绪低落、记忆力减退。

患者的皮肤、消化系统以及心血管系统可能也会出现相应表现,如指甲厚而脆、表情呆板、腹胀、腹泻或便秘、心率减慢等情况。部分患者会出现小腿黏液性水肿,严重者因黏液性水肿而导致的昏迷。

3.随着病情进展抑郁症状加重,可能会有性欲下降。育龄期妇女出现甲减,没有及时诊治,可能导致怀孕难度增大,妊娠期会发生一些并发症,孩子的神经智力发育可能到影响。

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如喉咙不适、咽喉哽塞感、脖子变粗等。

2.甲状腺功能T3、T4、FT3、FT4下降,促甲状腺激素TSH升高。

3.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是诊断桥本甲状腺炎的主要指标。TgAb在桥本甲状腺炎患者中的阳性率较低,敏感性不如TPOAb。

4.超声检查提示甲状腺肿大弥漫性、不均匀的低回声改变,或甲状腺结节。

5.细胞学检查:细针穿刺抽吸细胞学检查(FNAC)和组织冰冻切片组织学检查对于确诊有决定性的作用。

治疗

西医治疗

目前西医认为无临床症状者可不治疗,甲状腺功能减低患者应行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桥本甲亢患者病程和炎性甲亢相同,多数不需治疗,经历甲亢期、甲功正常期,甲减期和甲功正常期四个时期。一过性甲亢给β受体阻滞剂对症处理即可。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仅在高度怀疑合并甲状腺癌或淋巴瘤时采用,术后终生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

中医治疗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是诊断桥本甲状腺炎的主要指标,也代表着患者自身免疫反应的轻重。目前西医治疗尚无有效药物降低抗体。坚持采用中药治疗可以降低抗体。临床根据中医辨证,给予疏肝健脾,解郁行散结消瘿;清肝泻心,养阴益气,理气化痰,活血散瘀;益气温阳,补肾健脾等治法有效缓解症状,改善甲状腺弥漫性肿大,恢复甲状腺功能,降低抗体,遏制病情进展。

预后

桥本甲状腺炎不可治愈,如果早期诊断,接受有效且规范的治疗,能够减轻或消除症状,大多不危及生命。若未经及时治疗,则晚期大多数人会发生甲状腺功减退,影响生活质量。

饮食调理

忌食含碘丰富的海里食物,如海带、紫菜、海鱼、、海参等。

尽量少食辛辣、油炸和油腻的食物,如辣椒、火锅、肥肉、烧烤等。

宜食富含钙类的食物,如鸡蛋、牛奶、适量精肉、排骨和豆类等。

宜食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如青菜、苹果、梨等。

对于硒缺乏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补充硒。


pdf_link
钮晓红
钮晓红 主任医师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中医外科(瘰疬科、疮疡科、甲乳科、脉管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