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复杂的”斜视
斜视,即眼位偏斜,双眼视轴呈分离状态,部分病人有时正位,注意力不集中时,眼斜或凝视时眼斜。

可分为:共同性斜视;非共同性斜视(麻痹性斜视等)。
共同性斜视
共同性斜视:病因有可能:1.遗传(多基因遗传可能性大);2.发育(产伤、外伤、惊吓、高热抽搐等均可为诱因),眼肌和支配的神经基本无病变。双眼运动多无障碍;双眼分别注视时,斜视角相等。多于5岁前发病。
分类:1.共同性内斜视:a.先天性内斜视:生后6个月内发生;b.后天性内斜视:调节性内斜视、部分调节性内斜视、非调节性内斜视。c.继发性及特殊类型内斜视。
2.共同性外斜视:a.先天性外斜视:生后1年内发生;b.间歇性外斜视;c.恒定性外斜视;d.连续性外斜视;e.继发性及特殊的外斜视。
3.垂直性旋转性斜视。

非共同性斜视
非共同性斜视,多由外伤、炎症、肿瘤、血管病、神经系统疾病、代谢或内分泌障碍等引起;眼球运动有障碍;双眼分别注视时。斜视角不相等(第二斜视角>第一斜视角);任何年龄均可发生;多有症状(复视、眩晕、代偿头位)。
调节性内斜视:a.好发于2-5岁;b.多为中度远视:故12岁以下应用阿托品散瞳;c.有严重弱视者不多;d.远视应全矫;e.戴镜后斜视消失,故不用手术治疗。
间歇性外斜视:a.约占外斜视的一半;b.通常1岁左右发生,5岁左右明显;c.看远时,受强光刺激时,愣神时明显;d.很少伴弱视;e.小部分患儿有自愈倾向,不应过早手术;f:手术:外斜时间增多,外斜角增大。立体视没有或消失。

另外,需要多加注意的是,内斜视易形成弱视;而外斜视易导致近视发展迅速,会影响视功能,外斜视度数会越来越大。
本文是厚广阳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