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癌术后哪些患者需要做碘-131治疗?
2021年最新版指南颁布,碘-131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的目的有三个方面,条理十分清晰,具体如下:
采用碘-131清除手术后残留的甲状腺组织,称为清甲治疗;
采用碘-131清除手术后影像学无法证实的可能存在的转移或残留病灶,称为辅助治疗;
采用碘-131治疗手术后已知存在的无法手术切除的局部或远处DTC转移灶,称为清灶治疗。
分化型甲状腺癌碘-131治疗的临床意义有什么?
1、清甲治疗:有利于对DTC术后患者进行血清Tg的分层和病情监测,并提高碘-131全身显像诊断DTC转移灶的灵敏度,有利于DTC术后的再分期;
2、辅助治疗:除包含上述清甲治疗的意义以外,还有利于清除隐匿的、潜在的DTC病灶, 提高无病生存率;
3、清灶治疗:可提高疾病特异性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
需要注意的是,清甲治疗、辅助治疗、清灶治疗不是递进关系,而是根据TNM分期、术中所见、术后血清学及影像学的实时评估综合分析做出的不同治疗目的的选择,因此,规范的碘-131治疗前评估是实施恰当的碘-131治疗的前提。临床有需要了解DTC术后患者血清Tg分层,以及进一步了解DTC术后分期的复发风险为中危和低危患者可建议行清甲治疗。
碘-131清甲治疗的适应证有哪些?
根据最新版2021年中国甲癌碘-131治疗指南,碘-131清甲治疗的适应症有以下几点:
1、复发风险为中危的患者;
2、便于长期随访及肿瘤复发监测,且本人有意愿的低危DTC患者;
3、甲状腺大部切除术后,术后评估有补充全切的临床需求,不愿或不宜再次手术的患者。
DTC碘-131治疗的禁忌证:
1、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
2、计划6个月内妊娠者;
3、手术切口未完全愈合者。
尽管大部分低危或中危伴有低危特性的DTC患者并不能通过碘-131清甲降低肿瘤复发及死亡风险,但可便于随访监测病情及可能发现隐匿的转移灶,及时进行临床再分期,指导后续的治疗决策。
总之,使用碘131规范、科学合理治疗DTC,避免碘-131的“滥用”!
本文是靳汝辉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