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脊柱内镜下腰椎椎间融合术
随着美国脊柱微创学会主席Anthony Yeung在1997年开创YESS(Yeung endoscopic spine system)脊柱内镜系统及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脊柱手术逐渐拉开微创化的序幕,而后Ruetten和Hoogland等在YESS脊柱内镜系统基础上进行改进并提出的完全内镜系统(Full-endoscopic technique)和TESSYS(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urgical system)技术等概念,让脊柱微创治疗进一步走向成熟。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从最初被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腰椎疼痛和神经根病,到如今已经发展成为治疗多种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有效策略。
近年来随着微创理念的推进,传统腰椎椎间融合术衍生出具有组织创伤小、临床疗效好及融合率高等优点的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但随着脊柱内镜的进一步发展,更为微创化的脊柱内镜下腰椎椎间融合术(Endoscopy lumbar interbody fusion,ELIF)也应运而生。
Osman于2012年率先应用E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内镜下进行椎管的扩大,神经根的松解,直视下处理软骨终板,同时将自膨胀椎间融合器及骨块准确置入椎间隙。术后统计数据证明,与传统融合手术相比,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并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及缩短恢复时间。随后几年各国学者相继开展,我国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海涌教授、杨晋才教授为代表,应用其设计的全内镜下腰椎微创减压椎间融合(PE-TLIF)技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同样取得了让人满意的治疗结果。这些研究证明了内镜辅助下腰椎椎间融合技术在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上的有效性。
与传统开放性TLIF相比,ELIF具有切口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对小关节破坏小等优点。内镜直视下,有助于硬脊膜囊和神经根周围的直接而安全的减压。在终板修整过程中内镜可视化技术的使用,也有助于确认终板准备的充分性,并扩大终板准备的范围,能有效减少术后软骨下骨的损伤及终板制备不完全导致的Cage下沉或融合失败。另外,内镜可视化还有助于减少大血管损伤的风险,持续水压的作用也可减少术中出血。相较于MIS-TLIF,进一步减小创伤,加快恢复速度,同时也避免了管道撑开后对椎旁深层肌肉的牵拉压力较大,而造成的术后肌肉萎缩及坏死。另外ELIF手术不需要全身麻醉,因此特别适用于老年人或有医疗缺陷的患者。
脊柱内镜下腰椎椎间融合术,是近几年新兴的治疗方式。在脊柱微创的发展过程中诞生,严格意义上说,它是传统开放手术与内镜微创手术的结合,所以需要术者同时具备一定的开放手术和内镜手术基础,而脊柱内镜手术又有较长的学习曲线。我院在过去几年里相继开展各类脊柱开放与微创手术,术后往往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新技术的开展奠定了基础。在严格掌握手术指证下,脊柱内镜下腰椎椎间融合术都不失为一个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极佳的选择。
本文是邱敏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