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指南更新,看中晚期肝癌一线治疗格局的改变
肝癌的系统治疗始于2007年索拉非尼的问世。从2017年开始,随着K药和O药在肝癌治疗中研究结果的公布,肝癌治疗进入了免疫治疗的时代。2021年NCCN指南、2021年CSCO指南、2020年CACA公布的共识,都推荐肝癌一线治疗使用免疫联合方案。随着更多研究结果的公布,免疫治疗在肝癌治疗的地位不断得到提升。
从国内外指南中可以看到肝癌的一线治疗方案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免疫检查点联合贝伐珠单抗,如T+A方案,第二类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TKI方案,最后一类是TKI方案,如近年来获批的仑伐替尼、多纳非尼等。
2021年NCCN指南、2021年CSCO指南、2020年CACA公布的共识,都推荐肝癌一线治疗使用免疫联合方案。
从2020年第五版的NCCN指南,一线治疗优先推荐方案包括TKI和免疫联合治疗。从2021年第二版的NCCN指南来看,一线优选推荐方案仅仅有免疫联合贝伐方案,其余TKI的方案都在其他推荐方案里面,所以,在NCCN指南中,免疫联合贝伐珠单抗已经成为了唯一一线优选推荐方案。
为什么中外指南里,免疫联合方案的推荐力度在不断的加强?接下来,我们分享两个关键的临床研究。
第一个是IMbrave150,在2021年更新了的OS/PFS的数据,ITT人群的OS达到19.2m,这是首个证实OS和PFS均优于索拉非尼的PD-L1联合方案。
国内研究者使用国产的PD-1信迪利单抗和抗血管生成药物,同样获得了显著的疗效,能显著延长肝癌患者的PFS和OS,使肝癌患者死亡风险下降达43%。
因此,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在肝癌治疗指南中的推荐得到不断提升,是由于这些联合方案生存获益非常明确,是现在唯一PFS以及OS均优于索拉非尼的方案,同时两个研究都是III期随机对照的研究,证据级别高。
除了免疫联合贝伐珠单抗外,我们可以看到国内指南还推荐免疫联合TKI的方案,这个方案的潜力如何,指南是根据哪些研究结果进行推荐呢?
首先是“可乐组合”,即是帕博利珠单抗联合仑伐替尼,相关研究是KEYNOTE524,这是Ib期研究,入组未经治疗的不可切除的肝癌患者,按RECIST 1.1标准,ORR达36%。但是这相对早期的小样本量的研究,其真实疗效尚需更多的研究,尤其是III期的随机对照研究来证实。
那么在免疫时代下,TKI如仑伐替尼、多纳非尼、索拉非尼,该如果重新定位他们的地位呢?
以索拉非尼为研究对象的SHARP和ASIA-PACIFIC研究结果告诉我们对比安慰剂,索拉非尼一线治疗HCC,OS得到了显著延长,并且不同地区的患者亚组均有OS获益。
仑伐替尼开展了与索拉非尼头对头的非劣效研究,ORR显示出显著性优势, OS也显示不劣于索拉非尼。
2021年多纳非尼上市,做的是非劣效转优效的研究,最终结果虽然PFS对比索拉非尼没有差异,但是其OS却是TKI中首次超越索拉非尼的,提高了1.8m。
但总体而言,TKI的疗效存在瓶颈,单药的生存获益不如免疫联合方案 。
无论是指南还是多个研究的荟萃分析,都同样证实免疫联合方案是一线的优选方案。肝癌的治疗,正在迎来一个免疫治疗的时代。
本文是章爱斌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