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缺血性脑卒中介绍
卒中是国人健康的大威胁,几乎每个人身边都有中风过的亲朋好友,可以说是我们的国病了!
脑卒中/脑中风可以简单区分为出血性与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占据超过70%,所以大家提到的卒中大部分指的是缺血性卒中,缺血的主要原因是血管堵塞,血管堵塞一般有血管本身病变导致,或者血液丛集凝固形成血栓,流到脑部堵塞住脑血管。 堵塞的血管有可能是小血管,也可能是大血管,
卒中的五大原因
大血管动脉硬化狭窄
小血管堵塞(腔隙性梗死)
心源性血栓
其他原因
动脉夹层
这五大类原因中,第1,2,5是血管本身病变,第3是因为心脏病在心脏内形成血栓飘到脑血管,第4类则包含了包括血液问题/血管问题,我们日常最容易碰到的卒中类型大部分都是前三类(1,2,3),也因此大部分针对卒中的治疗也是以这三类来讨论。
大血管动脉硬化狭窄造成的卒中,治疗上要分析狭窄程度是否有导致血流不足,脑部血供降低到危险值。有些大动脉虽然狭窄,但是仍没有造成血供不足,那么卒中发生的原因是血管狭窄的位置有溃疡,引起局部血栓形成而影响血流,这时候用药物使板块稳定,药物抑制血小板聚集成血栓,就可以很好的控制病情避免再发作。 但是如果狭窄很严重,已经让血流降低到阀值以下,就需要手术或者介入干预,改善狭窄,恢复血流。
小血管堵塞(腔隙性梗死)一般影响的区域小,照理说应该不严重,但是因为大多发生在脑的深部重要区域(例如脑干,基底核,内囊),常常导致严重的肢体瘫痪,与梗死区域的大小不成比例,这种小血管造成的卒中一般只能以药物稳定病情,但是即使在规律服用药物的情况下,仍有部分患者频繁复发,而需要进一步更严格的药物治疗。
心源性血栓最发生在心律不整的心脏(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也容易发生在心脏结构有问题的病人身上(心房中隔缺损,瓣膜性心脏病,心脏衰竭),一般需要服用抗凝血药物,部分需要心脏手术或介入治疗来改善心脏情况,才可以预防心脏血栓再度产生 。
作为脑血管方向的神经科医生,我们碰到卒中患者会是以下几种状况之一
病人突然发作卒中,第一时间送到急诊,启动绿色通道接受脑卒中评估,如果发现病人有大血管阻塞,急诊就会联系我们,同时立刻送患者进介入室,接受急诊取栓手术开通阻塞血管。
病人曾经发作卒中,但是没有立刻就医,此时因为病人有很高的机会再度卒中,所以我们在门诊或是病房会替病人安排详细的检查,了解病人卒中的发病原因,替病人找出最适合他的治疗方案,无论是药物或是手术,让患者免于二度卒中
病人不曾发作卒中,单纯体检发现脑血管病(动脉瘤,脑血管狭窄),经过我们评估未来发病风险后,给予治疗建议。
东方人与西方人中风的原因类似,但是各种发病原因内容还是大不相同的,例如西方人的大血管动脉硬化一般发生在颈部颈内动脉开口处,脑部血管动脉硬化的比例却很低。相反的,东方人,尤其是我们中国人,脑部血管硬化狭窄的比例很高,颈部颈内动脉狭窄的比例却比西方人要低得多。西方人心脏血栓的比例也要远远高于我们,这都是人种差异造成的。
本文是王以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