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付朝杰 三甲
付朝杰 副主任医师
枣庄市妇幼保健院 新生儿科

《中国儿童维生素A、维生素D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0年

11181人已读

共识明确了维生素A缺乏的判定指标和判定标准,强调血清视黄醇浓度≥1.05μmol/L(≥0.3 mg/L)为正常。


共识也明确了维生素D缺乏的判定指标和判定标准,强调血清25(OH)D浓度≥50nmol/L(20ng/mL)为正常。

预防性补充维生素A、D的目的重在预防

营养素的预防性补充干预是以预防营养素缺乏、降低疾病发生率、促进儿童早期发展为目的,其重点在预防,而不仅局限于对已发生营养素缺乏的矫正。为了预防儿童维生素A、D缺乏,共识提倡出生后应及时补充维生素A 1500-2000IU/d、维生素D 400-800IU/d,持续补充至3周岁。


针对特殊人群,补充维生素A、D能够使儿童获益,主要包括:


①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多胞胎等出生后每日应补充维生素A 1500-2000IU、维生素D 400-800IU,前3个月按上限补充,3个月后可调整为下限。


② 存在缺铁性贫血及铁缺乏的儿童,每日应补充维生素A 1500-2000 IU、维生素D 400-800 IU,促进铁的吸收和利用,提高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效果。


③ 反复呼吸道感染、腹泻等罹患感染性疾病患儿每日应补充维生素A 2000 IU、维生素D 400-800 IU,以促进儿童感染性疾病的恢复,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感染发生风险。


④ 其他罹患营养不良、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等慢性病的儿童同样存在着维生素A缺乏的风险且病情严重程度与维生素A缺乏程度呈正相关。建议每日补充维生素A 1500-2000 IU、维生素D 400-800 IU,有助于改善患病儿童的营养状况,改善慢性病的预后。

维生素A、D同补具有协同作用

随着维生素A干预策略的开展,典型的维生素A缺乏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和改善,但边缘型维生素A缺乏的问题在我国依然严峻,影响着儿童生长发育和健康。维生素A补充计划仍然是具有显著成本效益的合适的干预方法。维生素D缺乏的防治依然是我国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儿科医疗保健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基于我国儿童维生素A、D的缺乏现状,维生素A、D两种脂溶性维生素在缺乏人群上高度重叠,因此从可及性、经济性、便捷性等综合评价,提倡我国儿童采取维生素A、D同补的方式,能同时满足儿童对两种维生素的生理需求,而且维生素A能够使维生素D更好地发挥作用。


采取预防性补充措施不会引起维生素A、维生素D中毒的发生。目前国内报道维生素A中毒多因一次性误食大量动物肝脏(狗肝、鳕鱼肝)或一次性意外服用大剂量维生素A制剂(超过30万IU)引起。维生素D中毒多因长期、大剂量使用导致,如需采取大剂量突击治疗,需监测血清25(OH)D水平。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付朝杰
付朝杰 副主任医师
枣庄市妇幼保健院 新生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