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上上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皮肤科
光动力治疗日光性角化病的原理
1282人已读
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用光敏药物和激光活化治疗疾病的一种新方法。用特定波长照射皮损部位,能使选择性聚集在皮损组织的光敏药物活化,引发光化学反应破坏皮损。
光动力疗法因其操作方便、无创、对皮损清除率高,并且不破坏组织原有的结构和功能,有美容效果,目前可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特别是尖锐湿疣、寻常疣、痤疮、浅表皮肤肿瘤如鲍温病等疾病的治疗。日光性角化病作为癌前期病变,光动力对其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目前已成为不能手术患者的首选治疗。我们来看一下光动力治疗日光性角化病的具体原理。
光动力疗法的基本要素是组织氧、光敏剂和激光光源。首先在皮损部位外敷光敏剂,组织摄取光敏剂后将其储于皮损内,随后在适当波长光线局部照射后,光敏剂被激活,产生光敏效应,杀伤组织中的肿瘤细胞、病毒感染细胞及其他过度增殖细胞。
皮肤科目前最长用的光敏剂主要是5-氨基酮戊酸(5-Aminolevulinic acid,ALA),是一种天然的亲水性小分子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动物和植物线粒体中,本身并不具备光敏性,但却是光敏性物质原卟啉IX的前体化合物。ALA被组织吸收后,会在细胞线粒体内合成PpIX,PpIX在亚铁螯合酶的催化下与Fe2+生成亚铁血红素,对人不造成伤害。但是当局部给予大量外源性ALA后,ALA选择性地聚集在增生旺盛的肿瘤细胞内,生成大量的PpIX,过量的PpIX无法全部转换成亚铁血红素,从而大量蓄积在细胞中,光照后PpIX能产生活性氧损伤周边的细胞。
临床光动力治疗时建议以630nm左右的红光照射为主,尤其是对于病变较深的病灶。
所以,ALA光动力疗法治疗日光性角化病的机制是外敷光敏剂后,组织中异常的上皮细胞吸收大量ALA 并转换成PpIX,而正常细胞无过量PpIX生成,经630nm红光光源照光后PpIX生成氧活性物质,对异常的细胞起到选择性杀伤作用,从而清除异常细胞产生治疗作用。
本文是王上上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