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玉军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孩子行为举止,怪动作,当心“抽动秽语综合征”

发表者:郝玉军 人已读

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一种慢性神经精神障碍的疾病,又称多发性抽动症。是指以不自主的突然的多发性抽动及在抽动的同时伴有暴发性发声和秽语为主要表现的抽动障碍。

一、本病常在儿童时期起病,可以在各种不同的种族社会阶层和文化背景中的人群中发病,也是一种世界广泛性疾病,年幼者的患病率较高,男孩高于女孩,近年来发病增多,但原因不明,本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还不清楚,可能与遗传因素神经递质失衡因素(精神创伤、用脑过度)等引起环境与心里因素有关。

二、患者主要会表现为面部四肢肩部躯干部,同时有的患者还会出现同时还会出现,清嗓声,吼叫声,干咳声等异常发音,有的严重的患者会出现秽语脏话,不堪入耳的话等。

三、本病的主要危害是这种不自主的抽动,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随着发病时间延长,患者可能会出现记忆力下降,影响患者的正常学习社交和生活。

四、治疗抽动是治疗本病的关键目前主要以心理治疗为主辅助一些药物,严重者采取手术干预

1.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对患者治疗本病的至关重要的,包括行为疗法,支持性心理咨询,家庭治疗,对患者家庭学校有关人员进行相关教育,对于不影响日常生活学习和社交,比较轻症的患者,只需要进行心理治疗即可,症状往往能得到改善,不需要药物治疗,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避免过度紧张和劳累。

2.药物治疗:最常用的药物,多巴胺受体阻滞药,如氟哌啶醇,通过阻断多巴胺受体,从而起到抗抽动的作用,但其相应副作用较明显,如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动作缓慢、肌张力增强、张口困难等;选择性单氨能拮抗剂,如利培酮等,对控制抽动及其相关的行为问题是有效的而且不良反应较少;铁剂,研究表明不管疾病是不是有铁缺乏引起的补充铁剂都有可能降低抽动程度

3.手术治疗:对于长期心理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并且影响到日常生活学习和社交观察的患者,可选择脑深部电刺激术,一般预后良好。对大脑的正常结构不破坏,亦可逆、可调节,大部分患者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其明确机制还不详,可能是通过电刺激使脑内核团的一些神经递质的代谢或受体重新达到平衡有关。


本文是郝玉军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1-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