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有高血压、高血脂家族史,命中注定会得高血压和心脏病吗?我该怎么办?
“吴医生,我有高血压、高血脂家族史,命中注定会得高血压和心脏病吗?我该怎么办?”这是很多人会问的问题,吴灵敏医生在这里就告诉大家:您们会不会得这些病,如果得了,怎么办才能避免悲剧的发生。
答:经常会有青年人问我“吴主任,高血压遗传几率是多少,我非常害怕,我父亲是高血压,我大伯现在血压也不稳定,我非常担心自己哪天也到了高血压。”还会有人问“吴主任,我母亲高血压,父亲血脂有点高,我时不时感觉胸闷,这是不是受她们遗传得了冠心病了?”在这里,我要明确的告诉大家:高血压遗传几率和冠心病的患病率全靠您自己来掌握!虽然存在明显的集群效应,但遗传不是一定的。我将在本篇中为大家讲解高血压、高血脂是什么,遗传因素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有多大,家族聚集为什么容易导致高血压、高血脂遗传,最后着重告诉大家如何预防。
一、什么是高血压?高血压遗传因素有多大?
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以诊室血压测量为标准,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就诊断为高血压。高血压分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生活中,我们见到的高血压大多为原发性高血压,它约占高血压总发病率的95%,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而成,也就是本文开头这位青年人口中的“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是指由某些确定的疾病或病因引起的血压升高,占高血压总发病率的5%左右,比如慢性肾炎等肾脏疾病引起的高血压称肾实质性高血压,肾动脉狭窄引起的高血压称肾血管性高血压,二者又合称为肾性高血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皮质醇增多症,以及主动脉缩窄等均可以引起继发性高血压。临床中,若不特殊指明,医生口中的“高血压”均为“原发性高血压”。
从大数据分析来看,高血压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约60%的高血压患者有高血压家族史。有研究显示,父母均有高血压者,子女今后发生高血压的概率高达46%;父母一方有高血压,子女患高血压的概率是28%;双亲血压正常者,其子女患高血压的概率仅为3%。即使高血压患者的亲生子女与养子女生活环境一样,但亲生子女仍然更易患高血压病。有高血压家族史者患高血压病的危险是无高血压家族史者的1.79倍;父母双亲均有高血压,其高血压的患病率为无家族史的2倍。究其原因,是因为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与单基因遗传病相比,多基因遗传病不只是由遗传因素决定,而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起作用,其遗传方式复杂,很难在一个家族中确定哪个是正常基因,哪个是患病基因,只有通过对大量患者比对分析,才能确定致病基因。多基因病有家族聚集现象,除与遗传因素有关外,一家人相似的生活习惯和环境因素影响也相当大。
二、高血压为何会有家族聚集性?
高血压之所以会呈现家族聚集性,究其原因就是除遗传因素外,生活习惯对高血压的影响也很大。1、饮食:不同地区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与钠盐的平均摄入量呈显著正相关;高蛋白质摄入增多属于升压因素;饮酒量与收缩压升高有显著正相关。2、精神应激:长期高强脑力劳动者高血压的发生率大于体力劳动者;经常熬夜,或生活在噪音环境中,血压也会升高。3、吸烟:吸烟可使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从而升高血压。4、体重:肥胖与高血压发生率呈明显相关,尤其是腹型肥胖人群更容易发生高血压。5、药物:长期(≥6个月)口服避孕药、麻黄碱、肾上腺皮质激素、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和甘草等也会使血压升高。6、呼吸睡眠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AHS):50%的SAHS患者有高血压,血压升高程度和SAHS持续时间与严重程度有关。
三、如何摆脱高血压家族聚集性的阴影?
我可以明确的告诉大家:高血压是可防可控的!已有研究证实,有高血压家族史者,如果生活习惯健康而规律,那发生高血压的几率会大大下降;没有高血压家族史者,如果生活不健康且不规律,也容易发生高血压。我给大家打一个比方:一只手,拇指最重要,其作用占据手功能的一半;用一只手来诠释高血压的发生:拇指代表遗传,4个手指分别代表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包括盐摄入多、肥胖、长期大量饮酒和精神应激等)。因此,我送给大家14个字“减盐减肥多运动, 戒烟限酒心态好”,帮助大家彻底远离高血压。这14个字的具体做法在《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的如下列表中有具体阐述。

四、什么是高脂血症?高血脂会遗传吗?
高脂血症通常被成为高血脂或血脂异常,是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以空腹静脉血浆检查结果为主要判断标准,在临床实践中,以总胆固醇(TC>5.7mmol/L)、甘油三酯(TG>1.7mmol/L)、低密度脂蛋白(LDL-C>3.64mmol/L),和脂蛋白a(Lpa)的升高与冠心病发病风险增加更为相关。但高脂血症家族史和冠心病之间并无明显相关性,只能说有高血脂家族史的人更容易得高脂血症,从而导致冠心病。高血脂过去很多人觉得是上了年纪的人才会有的病,因为内分泌腺尤其是性腺功能减退与脂质代谢紊乱有关。但现在因不良生活习惯而导致高脂血症人群出现年轻化趋势,而不良生活习惯本身也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可以这么说: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虽然彼此病不一样,但是致病因素还是有重合,因此踩到一个“爆炸点”可能就会引爆所有相关疾病。
高血脂症的获得主要有三个途径:饮食不合理、缺乏运动和家族遗传。1、饮食:长期食用富含脂肪或胆固醇的食物会引起高血脂症;另外,进食过多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也会引起高血脂症。2、缺少体力活动和体育锻炼: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缺乏运动的脑力劳动者,其血脂含量明显高于体力劳动者和坚持体育锻炼者。究其原因,从事体力劳动或进行锻炼时,机体需要分解脂质来提供能量,从而使脂质代谢加速。3、遗传:少部分高血脂症呈家族性发病,这是遗传基因缺陷所致,主要是体内与胆固醇、甘油三酯代谢相关的基因缺陷有关。4、其它疾病及药物因素:如糖尿病、胆石症、甲状腺功能减退、肾病综合症等,均可引起脂质代谢紊乱。长期服用雌激素类避孕药、降糖药物、糖皮质激素、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也可引起脂质代谢紊乱,导致继发性高血脂症。
五、高血脂症如何避免?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最特征的表现为LDL-C水平增高、黄色瘤、角膜弓和早发性冠心病,目前该病没有特效治疗方法,只能通过基因干预来在下一代中避免出现。但大家也千万不要灰心,因为遗传缺陷导致的高血脂在高脂血症中所占的比例不足1%,高血脂症很大程度上还是吃出来的,因此控制饮食就显得尤为重要。高血脂症的主要预防措施包括:控制饮食中胆固醇的摄入,增加体力运动,维持理想体重(BMI在18-24Kg/cm2之间);建议在专业人士指导下,每周运动5~7天、每次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果体检发现血脂升高,要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降脂药物(包括他汀类、贝特类、烟酸类以及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等)。
中国有句古话叫“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读到这里,大家一定对这句话有了深刻体会。其实,只要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量运动,保持愉悦的精神状态和充足睡觉,我们就可以摆脱高血压、高血脂等有家族遗传倾向的疾病阴影,同时也可以更好的避免高血压和各类心脏病的发生,拥有一个健康的人生。
本文是吴灵敏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