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皮肤病致病毒邪及病因病机治法方药
一、风毒
风为六淫之首,是导致皮肤病极为重要的致病因素。风气淫胜,伤人致病,则为风邪,风邪从皮毛而入,损伤营卫,蕴于肌腠,即为风毒。风有内风与外风之分,内风多因肝血不足所致,在皮肤上表现为不能濡养肌肤,化燥生风,皮损多为干性的鳞屑、抓痕、苔藓样变,伴有瘙痒,外风为外感所得,在皮肤多表现为时隐时现的风团、斑疹、伴有剧烈瘙痒,病位游走不定,骤起骤消,多兼有表证,遇寒热会加重。
1、病因病机:
外风侵袭,或内生之风,搏于肌肤,外不得疏,内不得息,酿生风毒,致使营卫不和,气血运行失常,肌肤失养而发生瘾疹(荨麻疹)、风瘙痒(皮肤瘙痒症)、牛皮癣(神经性皮炎)等皮肤病。
2、治疗大法:祛风解表,消风止痒
3、代表方剂: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麻黄、连翘、赤小豆、杏仁、桑白皮、生姜、大枣、炙甘草
消风散 荆芥、防风、蝉蜕、胡麻、苦参、苍术、石膏、知母、牛蒡子、木通、当归、生地、甘草
银翘散 淡竹叶、金银花、连翘、荆芥穗、牛蒡子、薄荷、淡豆豉、桔梗、芦根、甘草
二、湿毒
湿有内湿与外湿之分。外湿指外感之湿邪,与地域、季节、居住环境等有密切的关系。内湿多因过食生冷油腻或饮酒,以致损伤脾阳,脾失健运,湿浊内生;或情志抑郁,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水湿内生。
1、病因病机:
湿毒蕴阻肌肤,阻滞气机,郁久化热,或浸淫肌肤,或下注阴部及下肢,可致多种有水疱、渗液的皮肤病,如湿疮(湿疹)、天疱疮、脚湿气(足癣)等。上蒸头面,可致头面部皮肤油腻,甚至阻塞毛窍,引发痤疮或脱发等。
2、治疗大法:
淡渗利湿、健脾祛湿
3、代表方剂:
萆薢渗湿汤 萆薢、薏苡仁、黄柏、赤茯苓、牡丹皮、泽泻、滑石、通草
除湿胃苓汤 防风、苍术、白术、赤茯苓、陈皮、厚朴、猪苓、山栀子、木通、泽泻、滑石、甘草、肉桂
五苓散 桂枝、白术、泽泻、猪苓、茯苓
三仁汤 杏仁、白蔻仁、薏苡仁、厚朴、半夏、白木通、滑石、淡竹叶
三、火(热)毒
《医宗金鉴 外科心法要诀》云:“痈疽原是火毒生”。火与热为同种毒邪,火为热之甚,热为火之渐,火又有内火与外火之分。感受外界的火热之邪为外火,或因感受风、寒、暑、湿、燥邪入里化热、化火而成。过食辛辣炙博、情志失调等可引起脏腑功能失调而生内热、内火,如心火、肝火、肺热、肝胆实热、脾胃实热等。
1、病因病机:
热盛化火化毒,腐肉成脓,迫血妄行,火热之邪耗伤津液,可致多种皮肤病,如黄水疮(脓疱疮)、丹毒、疖肿、白疕(银屑病)进行期、红皮病、酒齄鼻、粉刺(痤疮)等。
2、治疗大法: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3、代表方剂:
枇杷清肺饮 枇杷叶、桑白皮、人参、黄连、甘草、黄柏
黄连解毒汤 黄连、黄柏、黄芩、栀子
清营汤 犀角、生地、金银花、连翘、竹叶、丹皮、麦冬
四、虫毒
虫毒主要是一些昆虫的毒液、分泌物、毒刺等致病因素,还包括真菌、寄生虫感染等。
1、病因病机:虫毒可由虫类的直接叮咬,其毒汁、毒刺侵入皮肤而引起皮肤病,如恶虫叮咬引起的虫咬皮炎,蜂蝎蜇伤等。或接触其毒毛、体液致病,如毛虫皮炎、隐翅虫皮炎。或寄生于人体而致病,如疥疮、虱病、毛囊虫病、蛲虫病等。还包括一些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如真菌等,可以导致皮肤各个部位的感染、癣等。
2、治疗大法:祛风止痒,杀虫解毒。
3、代表方剂:
五味消毒饮 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葵子
五、瘀毒
瘀毒形成有内外因之分,内因多为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或气虚无力推动血行,因虚致瘀,外因多为感受湿邪阻滞气血,或感受火热之邪,灼伤脉络,血溢脉外,瘀滞于肌肤。血瘀日久,痼结体内,形成瘀毒。
1、病因病机:
肝气郁结,气血凝滞导致皮肤色素沉着;风邪扰乱气血,气血不和而致瘀,皮肤出现色素减退,如白癜风等;血热有瘀致肌肤不得濡养,会导致皮肤干燥粗糙,甲错如鱼鳞样;因火热之毒等其他因素,使得血溢脉外,瘀滞于肌肤,会导致皮肤出现鲜红瘀斑瘀点,如过敏性紫癜等。
2、治疗大法: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3、代表方剂:
柴胡疏肝散 赤芍、川芎、枳壳、陈皮、甘草、香附、柴胡
血府逐瘀汤 当归、生地、桃仁、红花、枳壳、牛膝、川芎、柴胡、赤芍、甘草、桔梗
大黄蛰虫丸 黄芩 赤芍 桃仁、生地、杏仁、甘草、生漆、蛴螬、大黄、九香虫
六、燥毒
燥分内燥与外燥。外燥指自然界的过于干燥的邪气,人体感受外界燥邪而发病,属外燥证,多见于秋季,又称秋燥。肝血不足或肺肾津亏可致肌肤毛窍失于濡养,此为内燥。此外,外邪蕴久可伤阴化燥,血虚亦可化燥。燥邪的特性是燥胜则干,燥邪易伤肺,易伤阴耗津。
1、病因病机:
燥邪伤阴耗津,致使皮肤毛发失于濡养;或燥邪伤肺,肺失宣发津液不布,则出现干燥、瘙痒性皮肤病,如老年性风瘙痒(皮肤瘙痒症)、毛发干枯、皮肤干燥脱屑等。风、湿、热邪蕴久,伤阴耗血,化燥生风,或病久血虚,化燥生风,可致慢性湿疮(湿疹)、白疕(银屑病)、鹅掌风(手癣)等皮肤病。
2、治疗大法:养血润燥,消风止痒
3、代表方剂:
当归饮子 当归、白芍、川芎、生地黄、白蒺藜、防风、荆芥穗、何首乌、黄芪、炙甘草
乌蛇荣皮汤 生地、当归、桂枝、赤芍、川芎、桃仁、红花、丹皮、紫草、何首乌、蒺藜、白鲜皮、乌梢蛇、生姜、大枣、炙甘草
七、浊毒
浊毒就是因水湿代谢失常凝集而成的病理产物。其产生,多由六淫、饮食、劳欲、情志所伤,使肺、脾、肾三脏气化功能障碍,三焦水道失于通利,加之脏腑间的功能失调、阴阳偏盛偏衰等因素,影响脏腑功能,以致水湿失于正常输布和排泄,故聚而成水湿或凝而成浊,蕴结日久,化热转为浊毒之邪。
1、病因病机:浊毒蕴结,郁蒸体内,上蒸于头面,则见面色晦暗及色素沉着。若浊毒为热蒸而外溢于皮肤则见皮肤油腻,毛孔粗大,发为粉刺或疖肿,浊毒上犯清窍可见眼胞红肿湿烂、目眵增多,鼻头红斑或赘生物。
2、治疗大法:消积导滞,利湿化浊。
3、代表方剂:
甘露消毒丹 白蔻仁、藿香、茵陈、滑石、木通、石菖蒲、黄芩、连翘、川贝母、射干、薄荷
萆薢分清饮 萆薢、石菖蒲、乌药、益智仁、茯苓
八、疫毒
疫毒是有别于六淫邪气,具有强烈的致病性与传染性的疫疠之邪,性多温热。
1、病因病机:疫毒侵犯人体,引动体内伏邪,内外相搏,在皮肤上主要表现为鲜红或紫暗的斑疹,伴有高热动风、惊厥等症状。
2、治疗大法: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3、代表方剂
普济消毒饮 牛蒡子、黄芩、黄连、甘草、桔梗、板蓝根、马勃、连翘、玄参、升麻、柴胡、陈皮、僵蚕、薄荷。
清瘟败毒饮 生地、黄连、黄芩、牡丹皮、生石膏、栀子、甘草、竹叶、犀角、玄参、连翘、知母、赤芍、桔梗
达原饮 槟榔、厚朴、黄芩、白芍、甘草、知母、草果
本文是李小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