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潘文辉
潘文辉 副主任医师
句容市人民医院 口腔科

拔牙创口出血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1090人已读

正常情况下,拔牙15分钟左右创口内形成血凝块,即不再出血。如在术后30分钟去除敷料,创口仍有明显的出血倾向时称为原发性出血;术后48小时以上创口感染、血凝块分解后发生的出血称为继发性出血。

原因

1)急性炎症期拔牙;

2)牙龈及骨膜撕裂未行缝合或缝合不当;


3)牙槽窝内残留炎性肉芽组织;


4)牙槽内小血管破裂;


5)手术创伤大,牙槽骨折裂未行复位;


6)创口护理不当,如术后反复漱口、吐唾、吮吸、近过热过硬的食物、剧烈活动等;


7)局麻药中肾上腺素含量过高或术中用肾上腺棉球压迫止血,引起的血管扩张;


8)全身因素所引起的出血如高血压、血液疾病(血红蛋白及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均减少,出血时间及血块收缩时间也延长等)、肝脏疾病等。

临床表现

患者情绪紧张、焦虑、恐慌、面色苍白,严重的这可有血压降低,甚至虚脱。局部检查,可见血凝块高出创缘表面之上,在血凝块下有血液不断渗出。

预防

(1)术前询问病史并做必要检查及准备。

(2)术中应减少损伤。

(3)术后应妥善处理好拔牙创口。

(4)拔牙后,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止血药物。

出血处理方法

1)注意患者的全身状况,询问出血情况,估计出血量。应注意脉搏与血压的变化。


2)安慰患者消除其恐惧心理


3)去除血凝块,仔细查明出血原因和部位


4)针对不同的出血情况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


a.轻微出血,可填塞碘仿海绵后压迫止血;


b.牙槽窝内的出血,在局麻下切除刮除不良的血凝块或者残留的炎性肉芽组织及骨碎片,用碘仿纱条填塞止血;


c.牙龈及粘骨膜撕裂后的出血,应予以缝合止血。


注意事项

(1)不论何种因素引起的出血,经上述方法处理后,宜观察患者半小时。待其完全不出血后方能离去。


(2)对疑有全身出血性疾病、严重的难以查明原因而又反复出血的患者,在局部处理同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止血药物和抗生素预防感染。


必要时应及时拨打120送往医院住院治疗或转科处理。


潘文辉
潘文辉 副主任医师
句容市人民医院 口腔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