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浩贤_好大夫在线
3届年度好大夫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媒体报道

肺癌胸膜侵犯的临床意义

发表者:杨浩贤 人已读

这部分患者或可免去化疗!杨浩贤团队研究成果为早期肺癌患者带来福音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订阅号 2021-08-26


近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胸科杨浩贤主任医师、病理科林素暇副主任医师、内科侯雪副主任医师领衔,联合美国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和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共同发布最新研究成果:3cm以下肿瘤突破脏层胸膜弹力纤维层但未侵犯胸膜表面的非小细胞肺癌(PL1)应归入T分期中的T1而非T2。该研究在胸科国际权威杂志《CHEST》正式发表(文章详情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该研究依托中肿的大样本优势,通过科学的研究设计、严谨的统计分析得出上述结论,对胸膜受到侵犯的3cm以下非小细胞肺癌的国际T分期提出修订意见。

这些患者或可免去术后辅助化疗

一直以来,即使是3cm以下的非小细胞肺癌,若术后病理提示有胸膜侵犯,不管肿瘤是突破胸膜弹力纤维层但尚未浸润至脏层胸膜表面(PL1),还是肿瘤已浸润至脏层胸膜表面但尚未累及壁层胸膜(PL2),T分期都将由T1升级为T2。而这部分患者的病理TNM分期也会随之由IA期升级为IB期(若无淋巴结和远处转移)。


当前NCCN临床指引认为,有胸膜侵犯的IB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属于高危IB人群,推荐术后辅助化疗,但证据级别较低,PL1和PL2是否存在预后的差异有待进一步研究。


化疗是一把双刃剑,术后辅助化疗应用恰当可以提高疗效,但如果用于特别早期的患者,则不仅不利于提高生存率,还会增加化疗相关副作用,并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但由于缺乏强有力的证据,虽然目前NCCN临床指引对PL1和PL2患者推荐无差别化疗,但这有可能使部分不需要化疗的患者承受过度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和经济负担。


肺癌胸膜侵犯情况分级/类:


PL0,肺脏层胸膜未被肿瘤侵犯,或者侵犯程度尚未突破胸膜弹力纤维层;


PL1,肿瘤突破脏层胸膜弹力纤维层,但未累及胸膜表面;


PL2,肿瘤累及脏层胸膜表面;


PL3,肿瘤累及壁层胸膜。


为解决这一临床问题,杨浩贤、林素暇、侯雪等专家领衔,历时4年,用诊断胸膜侵犯的金标准——弹力纤维染色技术,对中肿1055例3cm以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预后资料和胸膜侵犯情况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发现:3cm以下的PL1肺癌患者应归入T分期中的T1而非T2。因此,这部分患者若无淋巴结和远处转移,不建议术后辅助化疗,从而避免过度治疗带来的副作用和经济负担。

准确诊断,确保质量

既往研究中非小细胞肺癌胸膜侵犯的病理诊断依据主要是HE染色。然而,仅仅依靠HE染色来判断胸膜是否侵犯准确性不够,对相当一部分患者容易造成误判。因此,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推荐用弹力纤维特殊染色用于胸膜侵犯的病理诊断,以弥补HE染色的不足。


为确保患者诊断的准确性,本研究纳入的全部1055例患者的胸膜侵犯情况都由HE和弹力纤维特殊染色两种方法联合诊断,最终诊断由林素暇教授团队3个病理学专家一致确认,确保了对胸膜侵犯判断的准确性,为该研究的可靠性提供了坚实保障。

强强联合,协作攻关

该研究立足临床需求,为解决临床问题服务,需要详实的数据和严谨的研究设计。鉴于中肿在国际上日益提升的学术声誉和其所拥有密切随访的大样本数据,该研究启动伊始即得到国际同行的关注和支持。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美国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专家团队、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等强强联合,通过严谨的课题设计,技术方法的反复改进和研究路线的反复优化,历时4年,研究结果终得发表。中肿胸科与病理科密切合作,多次就相关问题召开现场联合科研讨论会,就研究思路、技术瓶颈等进行深入讨论,逐一解决技术难题,研究成果充分显示了中肿开展肿瘤学临床研究的优势。


编辑/高寒、赵现廷


审核/陈鋆 审核发布/文朝阳、周昕熙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