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者健康心理有哪些?
马上又到九月了,中秋重阳节渐近,这些节日让人情不自禁想到“收获、思念、长辈”,那么今天谈一下长者的健康心理和行为,姑且算是一份节日小礼物。
健康的行为,比如慢走、充足睡眠、戒烟戒酒等是公认的慢性病的“克星”,对于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来说至关重要。
尽管这些有益健康的行为具有很多好处,但不少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中却很少进行类似活动。
有研究表明,很多因素都会影响老年人参与促进健康活动的意愿,比如年龄、性别、心理和身体健康状况以及社会经济地位等。
值得注意的是,还有研究(Korkmaz, 2017)提到老化态度也会对老年人的健康行为意愿有影响。
什么是老化态度
是人们对变老过程以及年老的体验和评价。具体来讲,老化态度从内容性质分为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
消极方面是指由于年龄增长而造成老年人生理、心理以及社会等方面的负面感受和体验,典型的体现就是我们常说的老化刻板印象。有些老年人会认为自己是社会的负担,对自身看法也存在偏见,比如功能衰退、学习能力下降等。
比改变生活条件更难的是改变老年人对自身的消极刻板印象,消极刻板印象对老年人自身的生理功能、认知功能和行为意愿都有负面影响。
积极方面是指有关变老的正向的体验和感受。比如通过积累阅历获得丰富的人生智慧、通过长久的锻炼获得健康的身体等等。
变老是我们每个人的必经之路,在老化刻板印象无法根除时,老年人应该如何培养积极的老化态度呢?
第一. 掌控自己的生活
虽然很多时候老年人会觉得做起事来力不从心,但这并不代表老年人就要完全依赖子女或养护人员。
相反,老年人更应该像年轻时一样去主动掌控自己的生活,更多按照自己的喜好和想法来管理自己生活中的一点一滴。
长此以往,掌控自己的生活所带来的控制感会让老年人在身体和心理上更加年轻自信,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水平。
第二. 做年轻时的自己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兰格(Lange)的研究表明,当老年人住在模拟的20年前的环境中时,他们的身体和心理都发生了神奇的逆转。
实际生活中,我们难以营造出20年前的生活环境,但我们依旧可以回到年轻时的自己。老年人也可以打扮得年轻美丽,老年人也可以玩新潮的数码产品,老年人无须放弃年轻时的兴趣爱好,因为年轻的心永远不随年龄变老。
时光如白驹过隙,一去不复。与其过度担忧变老,不如坦然面对,学会看淡得失,轻松面对世事。
参考文献:
[1] Aslan, K. G., Kartal, A., ?zen ??nar, &., & Ko?tu, N. (2017).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ttitudes toward aging and health‐promoting behaviours in older adul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Practice, 23(6), e12594.
文章内容参考公众号:北师大老年心理实验室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