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肾小管酸中毒(RTA)是咋回事?
这也是个比较冷门话题,只有很少的肾科病友需要和医生探讨的,但很多(不是真正有问题的)网友却很关心,担心自己出了问题,密切关注个人健康状况,求知欲可嘉,下面简介一下。
定义:肾小管性酸中毒是各种肾病导致肾脏酸化功能障碍而产生的一种临床综合征。肾小管酸中毒的本质,是近端肾小管碳酸氢根重吸收障碍、或远端肾小管泌氢障碍。因肾小管的周围环境是肾间质,所以肾间质受损时,容易发生肾小管酸中毒。
一丝不苟的分类:
Ⅰ型,远端RTA,泌氢障碍;
Ⅱ型,近端RTA,重吸收碳酸氢根障碍;
Ⅲ型,同时具有I型和Ⅱ型RTA的特点;
Ⅳ型,高血钾型RTA。
眼花缭乱的临床表现和错综复杂的诊断:
1. Ⅰ型
阴离子间隙正常的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低钾血症、尿钾高,尿中可滴定酸和/或铵离子减少,尿pH值总是>6.0。。此外,明显症状有生长发育迟缓、多尿,在隐性遗传的远端肾小管酸中毒,还并发有神经性耳聋。
2. Ⅱ型
阴离子间隙正常的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低钾血症、尿钾高,尿中碳酸氢根增多,排泄分数大于15%,尿pH值与酸中毒程度有关。。骨软化症或骨质疏松等骨病发生率在20%左右,儿童可患佝偻病。尿路结石或肾脏钙化少见。RTA本身具有隐匿性,常因其他合并的症状就诊,如幼儿期发育迟缓、眼部疾病、智力低下等。
3. Ⅲ型(混合型)
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明显,尿液丢失大量碳酸氢根,尿液可滴定酸和铵离子排出都减少。
4. Ⅳ型
也叫高钾血症型肾小管酸中毒。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高钾血症、血钠降低,临床表现通常较严重,和肾衰竭不平行。
万流归一的治疗:
首先治疗原发疾病,原发疾病治愈后,肾小管酸中毒多数也可随之而祛。一般补碱、调钾、预防肾结石等对症治疗即可,有些患者需要长期服药。
有一定影响力的预后:
肾小管酸中毒长期存在时,能影响维生素D和PTH的代谢,可加重肾性骨病。
本文是丁瑞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