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儿厌食营养不良,可能辅食添加不当,6月+宝宝家长看过来
6月龄是婴幼儿喂养的关键时间节点,妈妈们都懂的。出生到6月龄的半年里,母乳妈妈们奋力熬过每个漫长的夜晚。实在母乳不够,也就是配方奶和母乳之间的艰难抉择。然而,半岁之后的喂养重头戏马上就要转换成辅食添加。
一、“6月龄内尽量纯母乳喂养”
二、“第一口辅食添加强化铁米粉” 近些年来大量同行对婴幼儿喂养知识的普及工作,帮助广大80,90后家长树立以上两行扎实的基本铁律。 然而,两句话必然解答不了孩子半岁后添加辅食过程中的绝大多数问题。 社交媒体上的育儿博主们,带货的网络红人们,以及家中爱养生的长辈们,到底谁说的有道理? 海量育儿信息,眼花缭乱也必然掩藏着雷区,来,一起甄别排雷~ 误区一:辅食有营养呀,吃了辅食就不用老喝奶了吧 6月龄后,单纯靠母乳或配方奶的确不再能满足孩子的生长发育需求,辅食刚好能弥补这部分不足。然而,辅食添加初期主要的热量和蛋白质来源仍旧有赖于母乳或配方奶。添加辅食早期,饮奶次数不减少,辅食添加于两顿奶之间,尽量保证800ml母乳或配方奶摄入量。随着辅食摄入量增加,辅食添加种类丰富后再逐步减少奶量。1岁以内婴幼儿应保证每日600-800ml奶量。断崖式减少孩子奶量,并不可取,也不存在6月龄后母乳就毫无营养价值之类的说法,应该说奶(母乳或配方奶)和辅食在6月龄后各自在婴幼儿的膳食模式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但是发挥同等重要的功效,缺一不可。 误区二:每天都给孩子做米粉米粥和烂面条,可他天生就不爱吃辅食啊 第一例辅食添加强化铁米粉,有两个知识要点:一是预防婴幼儿缺铁性贫血,二是米粉的纯碳水化合物特性保证了它不容易引起孩子过敏。但是辅食添加一定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定不能固化,孩子在长大,怎么能一直只吃同一类型的食物呢?细致观察引入新的辅食后孩子是否有过敏情况,在确认无过敏风险的情况下,应当积极丰富制作辅食的食材。米粉米粥烂面条这些大碳水主食里完全可以加入蔬菜,水果,肉等等滋味更加丰富的食物,制作成符合孩子吞咽功能发育情况的泥、碎末甚至是大月龄的手指食物(注意!并不需要额外加糖和盐等调味料),促进宝宝味觉的发育,也让他对进食更加感兴趣。没有天生就不爱吃饭的宝宝,儿童时期的饮食习惯全看父母如何巧妙的引导和培养,切忌单一!毕竟扪心自问,成年的你,也是一万个不愿意每天喝白粥吃清水面吧? 误区三:红薯、南瓜、香蕉加到米糊里,宝宝吃的可香了,但是大便也好几天没着落了 很多家长制作辅食时,倾向于选择一些蒸煮后质地柔软的粗粮、根茎类蔬菜,或是淀粉含量高软软糯糯的水果。在早期孩子只能吃泥糊状食物时,制作方便,同时口感偏甜,孩子吃起来香,喂辅食不用操心。然而,这些食物当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和米粉不相上下,如果一顿辅食只有这些食物叠加在一起,没有加入膳食纤维丰富的绿叶类蔬菜,反倒会增加胃肠道排便的负担。宝宝虽然吃的香,拉臭臭的时候可要遭罪了。 误区四:攒肚子,拉“羊粪蛋”了,肯定是上火积食了,一定是吃肉肉惹的祸 养生用语“上火积食”一说出口,辅食里的肉总要背锅。辅食添加的不够均衡,大量摄入高淀粉食物,却丝毫不考虑加入绿叶类蔬菜的家长们,总是在宝宝的便秘如约而至之后。神秘的甩锅给各种肉泥,殊不知,一口肉不吃也不会对宝宝的排便有多大的帮助。解决婴幼儿便秘,必须保证每日多吃菜菜啊朋友们,绿油油带叶子的那种菜菜啊~切记切记!至于肉肉们,当然还是要每天适量的吃啊,6月龄后吃红肉制作的辅食才能保证充分的铁元素摄入。宝宝完全吃素食,不沾荤腥,爹妈们也许用不了多久又要迎来孩子缺铁性贫血的问题呢。 误区五:给宝宝买贵的高级的平常不怎么能吃到的食材,一定更补更好更有营养 昂贵的深海鱼,进口的热带水果,大人不舍得吃的高端食材,妈妈们总是毫不犹豫的给宝宝们下单。此处并不想唱衰价格昂贵的食物,毕竟以价格高低一锤子拍死所有食物的好坏并不合适。需要提醒家长在精选食材的时候,对那些因为稀有而价格昂贵的食物,要格外留意其过敏风险。海产品,风味浓郁的热带水果,过敏风险都远高于大多数日常食物。作为辅食少量添加后,应观察孩子是否对该类食物耐受。 食材的价签的确能适度保证食品卫生和食物的风味,但是没有办法百分百降低对于婴幼儿的致敏风险。营养价值上能不能远超日常平民食材更是两说,“更补更好更有营养”的标语,有人营销,无人作保。 以上五大雷区,养孩子的你肯定都听过,希望本文能缓解您育儿路上部分的焦虑和纠结。祝宝宝们好好吃饭,爸爸妈妈们开心工作生活!~
本文是郭倩颖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