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足疼痛--freiberg 病(跖骨头无菌性坏死或跖骨头骨软骨病)
【概述】
前足疼痛是骨科常见症状,但freiberg 病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漏诊、误诊,今天谈谈这个少见病。首例跖骨头缺血性坏死是1914年由德国K?hler-Freiberg 报道并命名Freiberg 病。本病好发生于10-18岁青少年,女性居多,多数患者年幼时跖骨头有外伤史,多见于第2跖骨头,其次为第3跖骨头,偶见于第4跖骨头。
【病因】
目前对跖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原因尚不十分清楚,但认为都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①创伤;②拇外翻。Heir等认为此病发生在青少年是由于第2跖骨过长,活动度小,在跑跳等大运动量活动中,第2跖骨骨骺很容易受伤,造成骨骺骨折,血运中断,引起跖骨头坏死。Gauthier和Mizel认为拇趾外翻是引发成人第2跖骨头坏死的重要因素。其机制,正常前足负重应力的1/3在第1跖骨头,其下两个籽骨起缓冲庆力和保护跖骨头作用,拇趾外翻时横弓塌陷,负重应力外移第2或第3跖骨头,使其压应力负荷过大,发生软骨下不全骨折,引起跖骨头缺血性坏死,并通过显微镜证实。病人常有走路多或站立久的病史如教师、护士、营业员易患此病,特别是横弓较低,又喜穿高跟鞋者。
【症状和体征】
初期:跖趾头处酸胀不适,休息后能缓解;
中期:跖趾关节肿胀疼痛,站立和行走明显;
后期 : 疼痛加重,偶有跛行、夜间痛醒;
晚期 : 病变跖趾关节变粗僵硬,跛行。
【辅助检查】
Smillie根据X线片表现分为五个阶段:
I期:在缺血的骨骺部位内出现裂隙;由于滑膜炎会造成关节间隙增宽
II期:中央骨吸收造成跖骨头变平
III期:边缘不规则,中央塌陷。此时跖侧软骨通常保持完整
IV期:边缘不规则,残留的跖侧软骨会出现骨折,产生游离体
V期:跖骨头明显变平变宽,关节间隙丧失、出现终末期关节炎改变
【治疗】
保守治疗:
(1)控制体重、改变运动方式;
(2)在跖骨头没有出现变形之前,穿短腿行走管型或硬术后靴,减轻受累关节的应力;
(3)使用定制支具:在受累关节下方开窗,使其不负重。
对于SmillieI-I、lI期建议保守治疗6-12个月。
手术治疗:
(1)滑膜、骨赘切除增、钻孔减压;
(2)关节成形术;
(3)跖骨背侧截骨术;
(4)Swanson硅胶假体置换术。
对于SmillieI-III期病例或以上,建议选择上述手术治疗。
【病例1】
女性 ,56岁, 左足第二趾疼痛伴拇外翻二十多年,加重2年。

术前X光片显示跖骨头塌陷边缘增生关节变形

硅胶假体置换和拇外翻矫正术后X光片
【病例2】
男性,53岁,右足第三跖趾头疼痛十多年,加重1年。

术前X光片显示跖骨头坏死、 囊变

硅胶假体置换术后X光片
【病例3】
女性,22岁,左足第二趾疼痛伴拇外翻十年,加重半年。

术前X光片显示跖骨头塌陷边缘增生关节变形

术前CT和X光片显示跖骨头塌陷边缘增生关节变形

硅胶假体置换和拇外翻矫正术后X光片
以上是我一部分比较重的患者,都是SmillieI-III期以上病例,部分合并拇外翻,我选择了Swanson硅胶假体置换术和拇外翻矫正术,效果都很满意,术后疼痛消失,行走自如。针对freiberg 病不同时期,作出不同治疗手段,最重要的是早期不要漏诊,晚期不把它当作骨肿瘤误诊。
本文是黄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