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郭晓珍 人已读
妊娠哺乳相关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疾病,常在第一次妊娠的晚期或者产后早期出现的腰背部或髋部的疼痛和骨折,以椎骨骨折常见,表现为身高变矮。但是病因并不清楚,可能与孕妇的低体重、吸烟和既往骨折史有一定的关系。
由于在妊娠期不便行侵入性检查或放射性检查,导致目前对该病知之甚少,鉴于缺乏妊娠前及妊娠期骨密度方面的数据,对于妊娠后期或分娩后发生的低骨量及骨质疏松的原因,难以确定到底是由此前骨脆性增加导致骨结构破坏所致,还是妊娠本身导致了骨质丢失?
妊娠哺乳相关的骨质疏松目前无特别的治疗办法,一般会在产后,尤其是停止哺乳后,骨密度得到缓慢改善。但是还是有几点可以引起重视:第一要避免过重负荷造成骨折,特别是在分娩时。第二产后最好避免哺乳,以减少母体钙的丢失。
总的来说,妊娠哺乳期骨质疏松预后良好,症状在分娩后能改善,若再次妊娠,大多数患者不会再次发病,即使发病症状也比较轻微。
本文是郭晓珍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1-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