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坤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甲状腺癌术后,需要定期复查的指标

发表者:张坤 人已读

对于甲癌患者来说,做完手术不代表治疗结束,术后的定期复查必不可少。

那么,不同患者的随访项目是否一样?

术后一般要做哪些检查?

多长时间复查一次?

1631775030916967.jpg



一、甲状腺癌患者术后重点观察什么?

1、病灶情况:甲状腺癌全切术后有无局部残留、复发或远处转移?有无淋巴结转移?

2、观察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术后对 TSH 的抑制是否达到目标要求?
3、观察术后接受碘 131 清甲治疗的患者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是否增高?

4、观察甲状腺髓样癌(MTC)患者术后降钙素(CT)、癌胚抗原(CA)的变化情况。

1631775056760887.jpeg

二、需要定期检查哪些项目?

1、甲状腺功能

促甲状腺激素(TSH)可以刺激甲状腺组织增生。甲状腺癌患者术后患者往往需要服用超过生理剂量的甲状腺素片(即优甲乐),使患者TSH 低于正常范围的下限,以达到预防肿瘤复发的目的。

(注:低危患者应将 TSH 控制在 0.5~2.0 mU/L、中危患者应将 TSH 控制在 0.1~0.5 mU/L,高危患者应将 TSH 控制在 0.1 mU/L 以下)

因此,患者术后需要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然后根据检查的结果调整甲状腺素片用量。

2、甲状腺球蛋白(Tg)

通过定期监测患者血中的 Tg 水平可以判断患者术后是否存在肿瘤残留或者复发、转移。甲状腺球蛋白由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合成并分泌,正常值 < 10 μg/L。甲状腺全切术后一般测不出 Tg,如果术后患者 Tg 升高,则提示肿瘤没切干净或存在复发、转移。

甲状腺球蛋白小于 1 μg/L 时复发的几率很低,在 1 μg/L~10 μg/L 之间时,复发的几率约为 20% 左右,大于 10 μg/L,复发几率大于 60%。

3、血清降钙素(CT)、癌胚抗原(CEA)

降钙素由甲状腺 C 细胞分泌,正常人血清中降钙素(CT)含量甚微。由于甲状腺髓样癌细胞由 C 细胞变异而来,因此它也具有分泌降钙素的作用。
甲状腺髓样癌患者血清降钙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手术切除甲状腺髓样癌后其血清降钙素含量会迅速下降甚至测不到。如术后仍然较高或下降后复又升高,提示有肿瘤残留或者又复发、转移。

因此,术后监测血清降钙素是监测甲状腺髓样癌治疗效果、早期发现复发或者转移病灶的有效方法。

另外,癌胚抗原(CEA)是人体内的一种广谱肿瘤标志物,部分甲状腺髓样癌患者也可能出现癌胚抗原(CEA)升高,所以,CEA 也可作为甲状腺髓样癌术后的观察指标。


1631775138157659.jpg



4、甲状腺 B超

B 超检查费用低、无辐射,是甲状腺癌术后最常采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通过甲状腺超声检查可以初步判断术后是否复发,颈部淋巴结有无转移。

5、其它影像检查

如胸部 CT、全身核素扫描、PET-CT 等,主要用于了解有无远处转移,如肺转移、骨转移等,甲状腺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肺部。
临床上,当化验检查发现患者术后 Tg 持续升高,怀疑肿瘤复发,但是 B 超检查却没能发现异常时,可以选择全身放射性碘扫描,帮助查找癌转移灶,但是,全身核素扫描对于不具备摄碘能力的甲状腺髓样癌、未分化癌等不适用。

此外,甲状腺癌全切手术有可能误伤甲状旁腺,导致暂时或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临床上,对术后出现面部、手脚麻木或抽搐等低钙症状,确诊有「甲旁减」的患者,术后还要定期监测甲状旁腺激素(PTH)、血钙(Ca)、血磷(P),以利于评估病情轻重、指导临床治疗。

1631777177546049.jpg


三、如何安排复查频率?

甲状腺癌术后患者每个月应检查一次甲功,以指导甲状腺素药量调整,使其达到并维持在目标水平,达到稳定水平后每三个月到半年复查一次。

病人术后每半年复查一次超声,以后每年复查一次。此外,全切的患者建议每年做一次血的甲状腺球蛋白(Tg)的监测。

原则上, 甲癌患者应当终生随访。

1631775163787753.jpg


本文是张坤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1-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