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冀永春 三甲
冀永春 副主任医师
西安市第三医院 心血管内科

双心门诊:惊恐障碍的识别与治疗

1166人已读

“医生,我会莫名其妙地出现紧张、恐惧、害怕,伴有心慌,有濒死感,最近经常发作,每次到医院检查都没有发现问题,为什么呢?"

下面,我们再来看个案例患者男性,35岁,已婚,因突发紧张、恐惧,伴有胸闷、呼吸不畅半小时由120急诊送入院,患者近来因工作劳累,常感疲倦,半小时前在工作中突然感到紧张、恐惧,伴有心前区不适,迅速发作为胸闷,呼吸不畅,患者怀疑可能是心脏病发作,有濒死感,在他人的帮助下由120急救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年,一年前多次类似症状发作,但只持续几分钟便自行缓解,发作后心电图检查正常。入院查体,血压130/90mmHg,心率96次/分,无其他异常,心电图,心脏超声,血糖正常。根据病史及相关检查,临床诊断为惊恐发作,高血压病,给予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患者在就诊的第二周仍有三次短暂发作,但程度不严重,在随后3个月的随访中有再次发作。

那么,什么是惊恐障碍呢?

惊恐障碍又称急性焦虑障碍其特点是突然发作的、不可预测的、反复出现的、强烈的惊恐体验,一般历时5-20分钟,伴有濒死感或失控感,患者常体验到濒临灾难性结局的害怕和恐惧,并伴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症状。

惊恐障碍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伴随显著的社会功能损害,1%-4%的患者有终身患病,女性是男性的2-3倍,多发病于青少年晚期或成年早期,或45-54岁左右,有些儿童期的惊恐发作往往表现为与教育相关的回避行为。其家族遗传性达到40%。


临床诊断特点1.患者以惊恐发作为主要临床症状,并伴有自主神经相关症状;2.持续担心再次发作;3.担心发作的后果和可能不良影响;4.与发作相关的行为改变。

惊恐发作:患者在无特殊的恐惧性处境时,突然感到一种突如其来的紧张、害怕、恐惧感,有濒死感、失控感、大难临头感;肌肉紧张,坐立不安、全身发抖或全身无力;常常有严重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如出汗、胸闷、呼吸困难或过度换气、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头痛、头晕、四肢麻木和感觉异常等,部分患者可有人格或现实解体,持续20-30分钟,很少超过1小时,但不久后可再次发作;

预期焦虑:发作后仍心有余悸,担心再次发作和担心发作的后果,表现为虚弱无力,数小时或数天后症状才能缓解;

回避行为:60%的患者对再次发作有持续性的焦虑和关注,害怕发作产生不幸后果,出现于发作相关的行为改变,回避工作或学习场所等。有些患者在特定的场所会发作,如独自在家、排队、高处、会场、密闭空间、乘坐交通工具等,这种具有特定场所的又称为场所恐惧症

治疗:惊恐发作是生理和心理障碍的结果,其躯体症状通常不会导致生命危险,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是有效的。

药物治疗:1.劳拉西泮或阿普唑仑,但长期服用会有依赖性;2.SSRIs类药物是有效的,长期服用可明显降低患者的复发率;

认知行为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第一是让患者了解惊恐发作,发作的间歇性及回避过程;第二是内感受性暴露,患者暴露于自己的害怕感觉和外界的害怕境遇,害怕感觉包括过度呼吸引起的眩晕、脸上发热和其他不适感;通过有计划的暴露,使患者注意到这些感受,不再出现惊恐发作;第三是认知重构,患者原来认为“我将晕倒”“我将不能忍受这些感受”“我马上要发生心梗了”,认知重构后让其发现惊恐所导致的结果与既往的认知有很大差距,这样达到新的认知重构而缓解症状。


冀永春
冀永春 副主任医师
西安市第三医院 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