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施嫣红 三甲
施嫣红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中国炎症性肠病饮食管理专家建议》,一文了解所有IBD饮食相关内容!(1/2)

2205人已读

2021年4月25日,《中国炎症性肠病饮食管理专家建议》在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上重磅发布,对不同饮食均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事实上,如何针对每一位IBD 患者的具体病情和饮食习惯,基于中国传统的饮食和文化背景,优化IBD患者的饮食管理,让饮食在IBD患者的治疗、转归、预后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632635294.png

炎症性肠病(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 ,是一组主要累及胃肠道的非特异性、慢性、复发性、 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 ( ulcerative colitis,UC) 和克罗恩病( Crohn's disease,CD) 。近30年来,虽然全球对IBD的发生机制和临床诊疗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是,IBD的具体病因和确切的发生机制目前仍然不清楚,也未发现能够治愈 IBD 的药物和方法。IBD多见于西欧和北美地区,与西方的高脂肪、高蛋白和高糖饮食等生活方式密切相关。IBD既往在中国罕见,但是,近30年来,由于国人的饮食习惯、生活节奏以及环境等明显改变,中国IBD的发病率快速增长,以珠江三角洲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增长最快,目前已经成为我国消化系统常见疑难疾病之一,是消化系统疾病基础研究和临床诊疗的重点、热点和难点。

IBD 的诊断没有金标准。IBD的诊断,尤其是早期诊断,依赖于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以及包括实验室检查、消化内镜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和病原学检查在内的系统性检查。IBD的精准治疗取决于在早期诊断基础上建立的兼顾规范化和个体化的优化治疗方案。就治疗而言,IBD 是一组以药物治疗为主的内科性疾病。通常情况下,药物能够有效诱导和维持 IBD 缓解,只有在出现肠梗阻、肠穿孔、消化道大出血、肠道癌变等并发症以及药物治疗无效时才考虑外科干预。

由于下列原因,IBD患者营养不良和营养风险常见: 纳差及进食诱发腹痛、腹泻、梗阻和出血等胃肠道症状,造成患者恐惧进食,导致摄入不足; 肠道病变及微生态失调导致消化不良; 肠道病变及微生态失调导 致营养吸收障碍; 由于肠黏膜炎症等原因导致营养物质丢失增加; 炎症导致高分解代谢; 药物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和代谢。IBD患者营养障碍不仅常见,而且部分患者的营养障碍复杂和严重,并因此产生下列不良后果: 降低抵抗力; 增加并发症和病死率; 延长住院时间; 增加治疗成本; 降低生活质量; 影响儿童和青少年生长发育。因此,以改善营养不良和预防营养风险为主要内容的营养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IBD的疾病特点,营养治疗对IBD 的作用已经远远超出了营养的范畴。IBD患者的营养治疗除了纠正营养不良和预防营养风险外,还具有诸多功能性的治疗作用,尤其是能够诱导和维持CD缓解。因此,营养治疗是IBD临床治疗的重要内容, 甚至可作为部分CD患者的一线治疗。但是,目前我国IBD患者的营养诊疗普遍不规范,并因此影响 了IBD患者的治疗、转归和预后,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虽然IBD确切的病因和发生机制并不清楚,但是,普遍认为长期不当饮食参与了IBD 的发生和发展,而且影响了IBD的疗效、预后及转归。然而,迄今尚未发现某一种特异性的饮食与IBD有直接或者因果关系,也未发现对 IBD 有特异性保护作用或者损害作用的饮食。

由于下列原因,IBD患者普遍对饮食尤其是不当饮食存在不耐受: IBD发生机制包括免疫紊乱,主要表现为免疫过激,具有免疫原性的食物更容易诱发或加重肠道免疫性炎症; IBD患者肠道黏膜屏障结构和功能受损,不仅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功能下降,而且食物也更容易通过受损的肠道黏膜屏障接触肠道黏膜免疫系统,从而诱发或者加重肠道黏膜 损伤; IBD患者常常合并肠道狭窄和穿透性病变,食物尤其是难以消化的食物往往会诱发或者加重肠道狭窄和穿透性病变; IBD 患者脑-肠轴功能以及内脏感觉和运动功能异常,IBD患者肠道等内脏对食物带来的不良刺激更敏感,食物尤其是不当饮食通常会诱发或者加重 IBD 患者的腹痛、腹泻,患者会因此而恐惧进食,从而进一步加重的营养不良和营养风险。

因此,如何针对每一位IBD患者的具体病情和饮食习惯,基于中国传统的饮食和文化背景,优化IBD患者的饮食管理,让饮食在IBD患者的治疗、转归、预后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 肠内营养剂

IBD患者营养不良常见,尤其是CD患者,营养不良不仅常见,而且复杂和严重,因此,IBD 患者通常需要营养治疗,尤其是通过肠内营养制剂进行肠内营养治疗。肠内营养治疗对CD和UC的作用是有明显不同的,对UC的作用主要在于改善营养不良和预防营养风险,对CD的作用除了改善营养不良和预防营养风险外,更重要的作用在于能够有效诱导和维持CD缓解,而且因为是少渣甚至无渣饮食以及较低或无食物性免疫原性,能够对 CD发挥额外的治疗作用。

肠内营养制剂分为整蛋白型、短肽型和氨基酸型三大类,不仅含有适当比例的蛋白质( 短肽或氨 基酸) 、脂肪和糖三大宏量营养要素,还包含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营养要素。虽然已经发表的文献未发现这三类肠内营养制剂对 IBD 的临床疗效有明显的差异,但是,鉴于IBD患者有肠道微生态失衡、肠道黏膜屏障结构和功能异常以及免疫功能紊乱,而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制剂又具有一定的免疫原性以及需要进一步消化后才能够被吸收,因此,氨基酸型肠内营养制剂在理论上和临床实践中都较整蛋白型和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更适合于因肠道病变严重而有严重消化吸收不良以及有狭窄性和穿透性病变的 IBD 患者。对于肠道病变并不严重的IBD患者,基于卫生经济学,可以选择性价比更高的整蛋白型或者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进行肠内营养治疗。

肠内营养治疗的路径包括口服和管饲。在有适应证和无禁忌证时,宜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患者对肠内营养治疗的耐受性和依从性酌情选择口服或管饲进行肠内营养治疗。肠内营养的管饲是通过留置营养管持续缓慢输注肠内营养制剂,能够保证足够的能量供给,确保肠内营养治疗有效。对于有上消化道狭窄或者穿透性病变以及有吞咽功能紊乱等 异常的 IBD 患者,管饲是必要的,有时还需要创造条件( 如进行内镜下胃造口留置空肠营养管) 进行管饲。但是,管饲有明显的不良反应( 包括咽喉炎、 吸入性肺炎、诱发或者加重穿透性病变、诱发喉头水肿甚至窒息等) ,也不符合正常人的饮食生理和心 理,而且管饲系统中的输注泵和饲管价格不菲,护理也有一定的工作强度和难度。因此,在实施肠内营养治疗时,宜优先考虑通过口服肠内营养制剂进行肠内营养治疗,避免滥用管饲进行肠内营养治疗。

如果以一日三餐方式口服肠内营养制剂,则常常会因为一次摄入过多的肠内营养制剂而加重患者的腹痛、腹泻,甚至诱发或加重狭窄或穿透性病变,导致患者无法耐受肠内营养治疗。为提高患者对口服肠内营养制剂的耐受性和依从性,可以考虑模拟管饲的方法口服肠内营养制剂进行肠内营养治疗,具体的方法如下: 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制剂,按照说明书每次兑好300 mL,置于保温杯中,每 3~5 min 口服 30~50 mL。这种改良的口服方法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耐受性和依从性,从而能够有效实施肠内营养治疗。通过改良的口服方法进行肠内营养治疗不仅有管饲的疗效、没有管饲的副作用,而且价廉物美、简便易行。

无论是管饲还是口服,无论是选择整蛋白型、短肽型还是氨基酸型肠内营养制剂,IBD 患者对肠内营养治疗常有不同程度的不耐受,而且肠道炎症越明显不耐受可能越严重,会不同程度降低患者对肠内营养治疗的依从性。为了提高患者对肠内营养治疗的耐受性以及依从性,宜在肠内营养治疗的同时给予降低肠道敏感性、改善肠道微生态以及促进消化吸收的消化酶等药物辅助治疗。中医药对口服营 养制剂出现的不耐受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但是要在有经验的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诊疗。

肠内营养治疗可作为儿童 CD 患者的一线治疗,不仅能够纠正营养不良和降低营养风险,而且能够诱导和维持 CD 缓解、促进生长发育。即使如此, 包括儿童 CD 在内的 IBD 患者的临床治疗应该是包括肠内营养治疗在内的综合性治疗,不应该是单一的营养治疗。

二: 米食和面食

数千年来,大米及其相关制品是中华民族赖以繁衍生息的关键主食之一。米汤及粥品易于消化和吸收,而且少渣,对消化道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米汤及粥品( 包括鱼片粥、肉片粥等) 不仅能够减少活动期 CD 患者肠道消化和吸收负荷,而且还因为低免疫原性和少渣,对伴有肠道狭窄和/或穿透性病变的 IBD 患者还有额外的治疗作用。

以小麦面粉制作的面食也是中国人的主食之一,营养丰富,花样和品种繁多,多易于消化和吸收。但是,部分人可能对面食中麸质蛋白过敏,而 IBD 患者通常免疫功能过激,更容易产生过敏反应。因此,IBD患者应该留意自己是否对面食中的麸质蛋白过敏,如果对麸质蛋白过敏,则不能食用面食。

三:蔬菜和水果

蔬菜多富含膳食纤维,能够润肠通便。部分蔬菜中的膳食纤维还对肠道菌群有益生元样作用,对于肠道微生态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因此,适量进食蔬菜对于维持消化道良好的结构和功能、对于维持肠道微生态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对于活动期 IBD,因为肠道炎症以及脑肠轴功能过激、内脏感觉及运动功能过激,IBD 患者常有腹痛和腹泻,进食蔬菜则会加重腹痛和腹泻,因此,宜少吃或不吃蔬菜。对于伴有肠道狭窄和/或穿透性病变甚至可能有肠梗阻和/或肠瘘的活动期 CD,进食蔬菜不仅会加重腹痛和腹泻,还因为蔬菜难以消化和吸收以及会产生大量的大便,可能诱发或者加重肠道狭窄和/或穿透性病变,因此,原则上不能进食蔬菜。

对于缓解期 IBD,可酌情适量进食蔬菜,进食蔬菜的种类和数量以大便为成型软便且能够顺畅排出为准。如果大便稀烂,则宜减少蔬菜量,如果大便较硬,则宜增加蔬菜量。如果有大便干结甚至便秘,则宜适量多进食蔬菜。

水果多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于维持肠道结构和功能、维持肠道微生态稳定、维持机体代谢平衡和内环境稳定具有重要作用,是不可或缺的饮食要素。

对于活动期 IBD 患者,因为常有腹痛和腹泻, 进食水果会加重腹痛和腹泻,因此,宜少吃或不吃水果,尤其是不要生吃水果。对于活动期 CD 患者,不仅常有腹痛和腹泻,而且还可能伴有肠道狭窄和/或穿透性病变,甚至可能有肠梗阻和/或肠瘘,进食水 果不仅会加重腹痛和腹泻,还因为水果富含纤维素容易产生大量的大便,可能诱发或者加重肠道狭窄和/或穿透性病变。因此,活动期 CD 患者不宜进食水果。

对于缓解期 IBD,则可酌情适量进食水果,进食水果的种类和数量因人而异,以大便为成型软便且能够顺畅排出为准。如果大便稀烂,则宜减少进食水果量,如果大便较硬,则宜增加进食水果量。如果有大便干结甚至便秘,则宜适量多进食水果。

水果有多种吃法,最常见的吃法是生吃。由于IBD患者因为肠道炎症导致消化和吸收功能不同程度下降,而且还可能伴有腹痛和腹泻等肠道刺激症状,因此,无明显腹痛和腹泻的缓解期 IBD 患者可酌情适量吃水果,最好将水果去皮去籽,细嚼慢咽,或者用榨汁机把新鲜水果榨成果汁,过滤后饮用,这样不但保证了一定量的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而且不会对肠道造成负担。

在众多水果中,苹果的结构和功能有点与众不同。在西方人的观点中,苹果有百利而无一害,一部分中国人也盲目地相信了这一点。但中医认为,苹果具有收敛作用,对腹泻具有治疗作用,甚至能够引起便秘。如果患者大便干结甚至便秘,或者有肠道狭窄或者穿透性病变,则宜少吃或者不吃苹果。

四:乳制品

牛奶富含优质蛋白、脂肪、钙等矿物质和维生素,是机体重要的宏量和微量营养元素来源。但是,生鲜牛奶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IBD患者本身就免疫功能过激,而具有强烈免疫原性食物更容易通过损伤的肠道黏膜屏障激活肠道免疫系统,从而诱发或者加重肠道炎症。同时,生鲜牛奶含有乳糖,而中国人对乳糖不耐受的概率较高,容易因乳糖不耐受而诱发或加重腹痛、腹泻。此外,生鲜牛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而IBD患者因为肠道炎症常常有 不同程度的消化和吸收功能障碍,从而诱发或加重 IBD 患者的腹痛和腹泻。因此,IBD患者尤其是活动期 IBD 患者不宜喝生鲜牛奶。缓解期 IBD 患者由于肠道结构和功能恢复正常,可谨慎地酌情尝试生鲜牛奶。其他生鲜奶,如羊奶、驼奶等,其生物及理化特点与生鲜牛奶相似,IBD患者也应慎用。

酸奶通常为生鲜牛奶经过乳酸杆菌发酵而成,但是,其生物学特性及理化特点却与生鲜牛奶有较大的差别: 蛋白质因被酵解免疫原性大大降低; 乳糖含量也明显降低; 含有丰富的乳酸杆菌等益生菌,对调节肠道微生态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酵解的酸奶容易被消化和吸收,减轻了肠道负荷。因此,酸奶的这些结构和功能对于 IBD 患者是有益的。

酸奶分为常温储存酸奶和低温储存酸奶。相对而言,需要低温存储的酸奶含有较少或无添加剂和防腐剂。部分酸奶因为在制备过程中去除了乳糖,也适用于对乳糖不耐受的 IBD 患者。部分酸奶因为添加食用单糖较少甚至不添加食用单糖,适用于有高血糖或者糖尿病的 IBD 患者。部分酸奶还添加了膳食纤维,虽然膳食纤维对调节肠道微生态是 有益的,但是膳食纤维会明显促进肠道蠕动并增加大便量,从而诱发或加重腹痛、腹泻,因此,活动期 IBD 患者尤其是腹痛、腹泻明显时不宜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酸奶。缓解期 IBD 患者,尤其是大便干结甚至有便秘时,则可酌情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酸奶。

IBD 患者喝酸奶时应该注意以下事项。

1. 缓解期和轻度活动期 IBD 患者喝酸奶是有益的,重度活动期 IBD 患者不宜喝酸奶。

2. 有糖尿病的 IBD 患者应该选用无糖酸奶。

3. 对乳糖不耐受的 IBD 患者应该选择无乳糖酸奶。

4. 需要低温保存的酸奶应该放置到常温时再喝。

5. 不应空腹喝酸奶,宜餐后喝酸奶。

6. 如果患者有肠道狭窄,避免选择含有燕麦、果粒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酸奶。

7. 选购酸奶时,要注意区分酸奶和乳酸饮料或含乳酸杆菌饮料。酸乳饮料或乳酸杆菌饮料是牛奶加酸乳或乳酸菌以及水、糖、香精、酸味剂调制而成的,蛋白质含量只有 1. 0% 左右,其成分和功能与酸奶有很大的差别,不是真正的酸奶。真正的酸奶蛋白质含量在 3. 0% 左右,根据说明书上蛋白质含量一项,就可以简单把它们与酸奶区别开来。

五:肉类和海产

水产品种类繁多,其中海鲜和河鲜一直是人体优质蛋白以及矿物质的重要来源。但是,海鲜和河鲜通常具有不同程度的免疫原性,其中以海鲜的免疫原性较强,即使是熟的海鲜也有一定的免疫原性。在 IBD 患者总体免疫功能过激、肠道黏膜屏障被破坏的情况下,鱼生这一类生海鲜和河鲜除了加重肠道消化吸收负荷外,往往能够引起明显甚至严重的免疫反应,从而诱发或者加重病情。此外,生的海鲜和河鲜还可能含有致病性的寄生虫等病原体,能够引起 IBD 患者继发寄生虫感染。因此,无论是活动期还是缓解期,IBD 患者禁食鱼生这一类生海鲜和河鲜。即使是熟海鲜,活动期 IBD 患者也应该适可而止,因为部分 IBD 患者也会对熟的海鲜过敏。活动期 IBD 患者可适量食用熟的河鲜,尤其是鱼汤及清蒸的河鲜,海鲜则不宜食用。缓解期 IBD 患者可酌情适量食用熟的河鲜,海鲜则宜慎用。

牛肉是猪、牛、羊肉等红肉的典型代表,其蛋白质含量较猪肉更高、脂肪含量更低。牛肉还富含 B 族维生素和钾矿物质,对于人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都是非常有益的。但是,临床资料表明,IBD的发生和发展与食用过多的牛肉等红肉相关。因此,IBD 患者不宜过量食用牛肉。

对于活动期 IBD 患者尤其是小肠受累的 CD 患者而言,由于肠道结构和功能存在不同程度障碍、消化和吸收功能受损,以少量多餐方式进食牛肉炖汤或者牛肉羹为宜。缓解期则可酌情适量进食牛肉性食物,不宜过量进食。

无论是活动期还是缓解期,IBD 患者都要避免进食没有熟透的牛肉制品,因为未熟透的牛肉制品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而且难以消化。此外,煎制的牛肉和牛排即使熟透了也不宜食用,尤其是不能过多食用,因为含有较多的调味品和添加剂。

羊肉是中国人尤其中国北方居民优质蛋白和矿物质的主要来源,近年来,因其价廉物美在全国范围内均颇受欢迎。但是,羊肉是红肉的主要代表之一,被认为与 IBD 的发生和发展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部分临床资料也显示,食用羊肉通常会诱发或者加重 IBD 患者病情。因此,无论是活动期还是缓解期,IBD 患者不宜食用羊肉,尤其是不能食用未熟透的煎制的羊肉和羊排。

狗肉虽然不是中国人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但是,因为狗肉的美味以及民间普遍认可的滋补作用,无 论是在南方还是在北方,民间都有食用狗肉的传统。和羊肉一样,狗肉性燥热,具有较强的滋补作用。有临床经验表明,食用狗肉常会诱发或者加重 IBD 患 者病情。因此,IBD 患者不宜食用狗肉。

猪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 铁、磷等营养成分,而且价廉物美,非常受中国人欢迎。跟牛、羊肉等红肉比,猪肉蛋白质的含量稍低,脂肪含量比较丰富。猪肝富含铁元素,包括人体容易吸收的血红素铁,因此,缺铁性贫血的IBD患者适量多吃猪肝可以有效补充体内缺乏的铁元素,促进缺铁性贫血的恢复。

炎症明显的活动期 IBD 患者以适量进食猪肉汤和猪肝汤为宜,营养丰富,而且易于消化和吸收,从而迅速改善营养不良、纠正缺铁性贫血。缓解期 IBD 患者则可以酌情多样化食用猪肉和猪肝。无论是活动期还是缓解期,IBD患者都不能食用未熟透的煎制的猪肉和猪排。

鸡肉蛋白质含量较高,脂肪含量较低。鸡肉蛋白质中富含人体必须的氨基酸,其含量与鸡蛋清中的氨基酸谱极为相似。鸡肉也是磷、铁、铜和锌的良 好来源,并且富含丰富的维生素 B12、维生素 B6、维生素A、维生素D和维生素 K 等。鸡肉还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和亚麻酸,能够降低对健康不利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因此,鸡肉非常受国人的欢迎,是国人优质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之一。对于肠道炎症较重的活动期 IBD 患者,宜从少量清炖的鸡汤开始,少吃多餐,随着肠道炎症的逐渐好转,可逐渐增加鸡汤分量。缓解期的 IBD 患者可适量多食用鸡肉性食物。无论是活动期还是缓解 期,IBD 患者都不能食用未熟透的煎制的鸡肉和鸡排。

鸡蛋是一种营养非常丰富的食物: 蛋白质和氨基酸比例非常适合人体生理的需要,很容易被身体所吸收,利用率高达 98% 以上; 钙、磷、铁和维生素 A 等微量元素含量很高,B 族维生素也非常丰富。因此,鸡蛋被称为“理想的营养库”和“完全蛋白质模式”,是人体重要的优质蛋白和其他营养来源。

对于 IBD 患者,尤其是活动期 IBD 患者,鸡蛋以做成蛋羹食用为宜,不仅营养丰富,而且便于消化和吸收,粪渣也较少。切记,由于生鸡蛋尤其是鸡蛋清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会因为激活肠道黏膜免疫 系统产生强烈的免疫反应而诱发或加重肠道炎症, 从而诱发或加重腹痛、腹泻,因此,IBD 患者不宜吃生鸡蛋。

鸭肉的蛋白质含量比其它畜肉高得多,而且鸭肉的脂肪、碳水化合物含量适中。鸭肉中脂肪酸主要是不饱和脂肪酸和低碳饱和脂肪酸,所含的饱和脂肪酸含量明显比猪肉和羊肉少。由于鸭肉具有通便之功效,而活动期 IBD 患者多有腹痛、腹泻,因此,活动期 IBD 患者宜少吃或者不吃鸭肉。缓解期 IBD 患者可酌情适量食用鸭肉。

鹅肉富含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 烟酸、糖、微量元素,并且脂肪含量很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对人体健康十分有利。鹅肉的蛋白质含量比鸭肉、鸡肉、牛肉、猪肉都高,赖氨酸含量比鸡肉高。因此,IBD患者可适量食用鹅肉汤。不过,当肠道炎症较重时,仍然不宜多食。

六:特殊食物

由于 IBD 尤其是 CD 患者消化道消化和吸收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异常,所以应避免进食以煎炸方式烹饪的油腻食物,宜进食以蒸煮方式烹饪的清淡、易消化的物。

辛辣的食物,如辣椒、麻辣火锅、芥末等,具有强烈的刺激性,会直接损伤消化道黏膜,同时还会刺激消化道蠕动和黏液分泌,诱发或加重腹痛、腹泻。因此,IBD 患者不宜吃辛辣食物。

IBD 患者除了肠道炎症外,常有胃肠道运动过激和感觉过敏,吃生冷食物容易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可诱发或加重腹痛、腹泻、便血等症状。因此,IBD 患者,尤其是活动期 IBD 患者,不宜吃生冷食物和冷饮。缓解期 IBD 患者生吃水果则并非严格禁忌, 不过,要注意食用的量和速度,宜少不宜多,宜慢不宜快,而且最好在饭后食用。

坚果,如板栗、杏仁、花生、核桃等,是植物的精华部分,一般都营养丰富,含蛋白质、油脂、矿物质、 维生素较高,对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体质、预防疾病有良好的功效。从营养角度来看,坚果无疑对 IBD 患者有诸多益处。但是,坚果通常难以消化和吸收,在消化和吸收过程中容易产气,部分坚果因富含纤维素肠道代谢产物较多,这些对于 IBD 患者来说会明显加重消化和吸收负担,会诱发或加重腹痛和腹泻,甚至诱发或加重肠道狭窄和穿透性病变。因此,活动期 IBD 患者不宜进食坚果,缓解期 IBD 患者则 可酌情适量进食坚果。

豆类以及豆制品一直在我国膳食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豆类包括黄豆、蚕豆、豌豆、绿豆、黑豆等多个品种,以黄豆营养价值最高。豆类富含蛋白质,其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与动物性蛋白质近似,是优质蛋白质。豆类富含植物油脂,尤其是动物性食物缺 乏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却不含胆固醇。豆类还含有较丰富的 B 族维生素以及钙、磷、铁等无机盐。豆制品如豆腐、豆浆、豆芽菜等的营养价值也很高,而且比干豆类容易消化和吸收。其中,豆腐是食药兼备的佳品,它含有 8 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还含有动物性食物缺乏的不饱和脂肪酸、卵磷脂等。豆制品中含有一定的雌激素,对中老年女性有益。大 豆及其制品在肠道被消化和吸收时会分解一种能够抑制乙羟基睾丸素的活性物质,对前列腺癌有保护作用,还可以防止脱发。豆类加工成豆腐后,因制作时使用盐卤,增加了钙、镁等无机盐的含量,适合于缺钙患者。豆芽菜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C。豆腐等豆制品不仅蛋白质含量不减,而且还有助于消化和吸收。同时,各种豆制品美味可口,促进食欲。从营养和健康的角度来看,豆类和豆类制品对 IBD 患者无疑是有益的。因此,几千年来,豆类及豆制品是中国人蛋白质的重要来源之一,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豆类及豆类制品存在下列不利因素: 豆制品中的胰岛蛋白抑制素能够损伤胃肠道黏膜; 豆制品中丰富的嘌呤会促使胃液分泌,引起腹痛、腹胀等症状,还会诱发或者加重 IBD 患者可能合并的痛风; 豆制品还含有一种肠胃胀气因子,它能促使人产生肠道胀气、腹泻以及消化不良等症状; 豆制品中的蛋白质能阻碍人体对铁元素的吸收,导致缺铁性贫血。因此,宜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权衡利弊,酌情适量进食豆类及豆类制品。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施嫣红
施嫣红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