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后尿不出来的原因和常用的处理方法
一、常见的原因:
1.疲劳
产妇经过强力的分娩镇痛,有半数产妇产后过度疲劳,体力消耗,短时间内不活动或减少下床活动,会导致尿潴留产生。
2.疼痛
有会阴切口或撕裂伤的产妇,因害怕疼痛,不敢排尿使膀胱过多充盈,造成膀胱压过高,膀胱壁血液循环障碍。
导致膀胱壁内神经受体退行性变化,逼尿肌纤维撕裂、变性,逼尿肌无力,导致排尿困难出现尿潴留。
3.使用导尿管
剖宫产术后常规留置导尿管的产妇,导尿管持续引流尿液,膀胱呈空虚状态,易引起膀胱张力消失,影响排尿。
此外插管操作损伤尿道黏膜,拔管时会造成尿道口黏膜机械刺激,使尿道黏膜水肿,拔管后排尿困难。
4.盆底肌损伤
产程较长、分娩中器械助产、会阴侧切、胎头先露对膀胱颈和盆底长时间的压迫,使膀胱和尿道黏膜充血水肿,张力降低而发生尿潴留。
外阴创伤疼痛,使支配膀胱的神经功能紊乱,反射性地引起膀胱括约肌痉挛而引起尿潴留。
二.产后尿潴留的典型症状包括: 常见症状为:排尿困难、腹部疼痛。
另外,患者可能伴有身体虚弱、贫血、食欲缺乏、恶心、呕吐等症状。
三、常用的处理方法:
1.诱导排尿
排尿时可打开水龙头,利用条件反射缓解排尿抑制,诱导排尿反射,使产妇产生尿意,促使排尿。
2.运动
产妇可在产后进行凯格尔运动,做凯格尔运动注意要在会阴伤口复原后再进行锻炼。
通过持续的凯格尔运动,可以锻炼盆底肌肉,促进排尿功能的恢复。
3.热敷
用热毛巾、热水袋、暖宫贴等,敷在产妇膀胱区,借助散发的热力作用,使腹部腹肌收缩。从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强组织代谢,缓解尿潴留的症状,促进产妇排尿。
在便器内盛1/2容量的温水,利用热蒸汽诱导排尿,对第一次排尿有残余者,应说服产妇白天每3小时排尿1次。
排尿时需耐心等待,并压迫下腹部将尿液排出,每次排尿可重复上述动作2—3次,直到排尽残余尿液。
4.按摩
把手放在膀胱的位置,分别向左、向右各轻轻按摩10—12次,然后,顺着膀胱底部向下推移按压。
这样有一定的缓解尿潴留的作用,促进产妇排尿。
5.使用开塞露
开塞露除了可以解决便秘的问题,还可以促使逼尿肌收缩,形成排尿反射,促进产妇排尿。
6.中医针灸疗法
针刺关元、中极、气海、水道、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膀胱俞等穴位,多数可以有效改善尿潴留。
若仍没有办法缓解,可以合并中药一起治疗,比如黄芪、升麻、通草、桂枝、党参、车前草、益母草、当归、乌药等,对治疗尿潴留有很大帮助。
7.低频脉冲电治疗法
低频脉冲电治疗通过对盆底肌肉的低频刺激,能使盆底肌肉和筋膜产生规律活动,从而带动膀胱壁肌肉的节律性运动。
使盆底肌肉筋膜紧张度得到恢复,从而有效缓解尿道括约肌痉挛症状。
低频脉冲电治疗刺激皮肤感受器后,释放少量乙酰胆碱及组胺,加速细胞膜内、外离子转运,引起血管扩张。
改善局部组织营养及血液循环,使充血的膀胱黏膜得到改善而顺利排尿。
具体治疗方案:顺产妇一电极片放置于膀胱处,一电极片放置于骶尾处。剖宫产产妇两电极片都放置于骶尾部。
电流方案选择尿潴留程序,顺产妇大于80MJ能量,剖宫产妇大于100MJ能量,每次治疗30分钟,每天2次。患者在电刺激的过程中应同时自主收缩盆底肌。
8.导尿
若上述方法对患者效果不佳,可采取导尿术干预,尤其急性尿潴留患者。具体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