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肾脏病进展至尿毒症时间的长短和这8个因素相关!
慢性肾脏病临床治愈率不高,和肾脏病的隐匿性有关,很多患者发病时就已经处于肾功能不全,所以不可能治愈,只能是控制或者延缓。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肾脏病治疗的终极目的不是完全治愈,而是在有生之年不会进展至尿毒症期。
有的人治愈了,是最幸运的,但这部分只占少数。有的人发病就已经处于尿毒症期了,是不幸的,只能通过治疗延长生存期。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发病时已有肾功能损伤,但处于肾功能不全的早中期,这时我们的治疗目的不是治愈,而是延缓肾功能进展速度。
有的患者几个月就尿毒症了,有的人十来年肌酐就涨了几十个,为什么会有这种时间上的差距?主要和以下8个因素相关:
1、肾脏病理类型
前文讲过,虽然肾穿有时会出现以偏概全的现象,但仍然是判断肾病预后最重要的参考依据。肾穿明确病理类型的意义就在于:明确诊断、指导治疗、判断预后。如果是微小病变,IgA肾病Lee氏分级1-3级,部分膜性肾病,对药物治疗敏感,很容易达到临床治愈。如果是IgA肾病Lee氏分级4-5级、膜增殖性肾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往往耐药率高,治疗效果差,肾功能进展速度快。
2、24小时尿蛋白定量
上期文章讲过了,尿蛋白量越多提示肾脏炎症越剧烈,肾小球滤过膜损伤越重,导致肾小球硬化、肾小管坏死的速度就越快。24小时尿蛋白定量控制在0.5g以内,几乎不会对肾功能造成影响,如控制在0.3g以内最佳。相关研究证明,如果长期维持在3.5g(大量蛋白尿)以上,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速度约10-15/年。
3、血压
血压对肾功能的影响仅次于尿蛋白,如血压控制不佳,可增加肾小球内压力,增加尿蛋白漏出,促进肾小球毛细血管玻璃样变,影响肾脏供血,从各方面加重肾功能损伤。所以血压一定要控制达标,尿蛋白定量>1g/天的血压控制在125/75mmHg以内,尿蛋白定量<1g/天的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内。
4、贫血
血液中红细胞数量下降,血红蛋白量降低,称之为贫血。贫血按血红蛋白浓度(Hb)分四度:
轻度贫血:正常低限>Hb>90g/L
中度贫血:90g/L>Hb≥60g/L
重度贫血:60g/L>Hb≥30g/L
极重度贫血:Hb<30g/L
Hb<60g/L就是输血的指征。
贫血说通俗点就是血少了,同时氧气在体内的运输是依靠血红蛋白来携带的,所以贫血就会导致肾脏缺血缺氧,损伤肾功能,这就好比一个人长期吃不饱饭,就会越来越瘦弱一样。
另外,长期贫血,会代偿性的引起心肌收缩力增强,导致心肌肥厚,血压升高,反过来也会影响肾功能。
5、感染
很多患者都有这种体会:本来病情控制的很不错,因为一场感染,一夜回到解放前,还要从头开始努力。降低感冒对肾脏病的影响,主要从三方面进行:一是提高抵抗力,减少感染的机会。可以通过适当锻炼,增加营养摄入,或者药物辅助,提高免疫力。二是做好预防,注意个人卫生,注意保暖,勤洗手,出门戴口罩,不去人群聚集的地方,不和感冒者接触,注意室通风等等。三是感冒后尽快治疗,没有人能保证自己不不感冒,所以一旦感冒后要尽快治疗,把对肾脏的影响降至最低。针对其他方面的感染也是如此。
6、不良生活习惯的管控
都说慢性病是三分治七分养,肾脏病也不例外,这个“养”指的就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饮食,适当运动,规律的作息时间等。肾病是个需要“穷养”的病,千万不能总是想办法补,食补和药补都不适合肾病。我见过很多患者的病情加重都是补坏的。
7、并发症的控制
肾功能损伤后,会出现很多并发症,并发症反过来又会加重肾脏损伤。但是,肾脏的很多并发症都是可以靠药物控制住的,如酸中毒、高血压、贫血、甲旁亢等。
8、心态
积极的人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同样,治病也需要积极的心态,有的病不太重,但自己不重视,或太过焦虑,精神内耗过于严重,轻病也会变成重病。有的病看上去比较重,但患者总是很积极的去和医生探讨,积极主动的治疗,结局也可能会出现反转。总之,你努力尝试了可能会成功,但也可能会失败。如果不努力,则必败无疑。
在有生之年是否会进展至尿毒症,不是一句话能说清,也不会一句话能决定的,既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把我们有把握的做好,就算是结局不好,也问心无愧了。如果本来有机会,自己不珍惜,对不起的人只有自己。
本文是王涛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