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硬膜下血肿治疗中的三分治七分养……三分治七分养也是慢性硬膜下血肿治疗的基本原则
基本信息 M,71岁
疾病类型 车祸诱发外伤性慢性硬膜下血肿治疗中再出血
治疗医院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治疗方案 阿托伐他汀钙加地塞米松药物治疗
治疗周期 5个月余
治疗结果 接近治愈
在我治疗的几百例患者中,有大约10几例是因为劳累、提重物或者剧烈运动导致再出血,从而将病程延长,甚至导致治疗失败的。但是,他们都没有今天讲述的这个R姓患者典型,也因此我要郑重向大家介绍R老先生的治疗故事。
R先生,71岁,是在路边散步时,被一辆倒车的汽车刮倒受伤的。受伤发生在清晨,旁观者少,但有录像,据说老先生倒下的地点离站立地点好几米远,被抛了出去的感觉。但是,当时R先生只记得自己右腿剧痛,而忘记了头部有没有受伤。到了就近的骨科,确诊为髋关节骨折,很快做了急诊的髋关节置换术。恢复不错后,就被安排到康复科做理疗。因为为他接诊的骨科专家说必须保持患侧肢体每天一定程度的活动量,否则人工关节会僵化。于是,老人在康复科的安排下开始做一种类似脚踏车的训练。这种脚踏车是可以逐步加大阻力以增加其运动量的,有利于关节保持润滑。但是,没有活动几次,老人开始头痛。头CT检查确诊确诊左侧硬膜下血肿。他的血肿量不小,至少有80ml,且主要位于颅顶层面,颅底层面很少。可能因为颅顶部比较空虚,老人年纪也较大,有自然的脑萎缩,因此,这个血肿没有对老人造成明显的损伤:除了头痛,尤其是头部晃动时头部不适外,他还真没有其他明显的神经症状体征。于是,当神经外科医生会诊,劝慰患者接受手术时,患者及家属都坚决拒绝,他开始接受被神经外科医生普遍知晓的阿托伐他汀钙治疗。
但是,口服阿托伐他汀钙15天后常规复查CT,发现患者的血肿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但是,由于症状没有加重,老人家仍然每天坚持锻炼和口服阿托伐他汀钙。再过大约半个月,头痛加重,为此,康复科再次为他安排了头CT检查,而复查不仅没有见到血肿吸收,反而看到血肿略有增大,且明显出现了块状的新鲜出血。这时候我应邀介入治疗,分析了患者病情变化历程后,果断中止老人家的患侧肢体的力量型锻炼,但鼓励他散步,以活动关节和防止血栓形成。同时,我将单用阿托伐他汀钙的治疗方案,修改为阿托伐他汀钙联合小剂量地塞米松的4周疗程治疗。治疗方案部署后,不知道是出于好奇还是出于怀疑,他儿子又多次联系我咨询疗法的可靠性和注意事项,我又做了一一解释,并告诉他多说无益,2周复查后再说。2周后,R老先生的头CT复查显示血肿神奇般大幅缩小,老人的儿子开始称呼我为“神医”。我笑着告诉他我根本不是神医,而只是找到了合适的方法和经验,而他父亲又遵守尊重我的医嘱而已。接下来的结果就是按部就班的:继续按我的医嘱谨慎服药,避免提重物,避免过度劳累,停用了一切可能导致血凝度改变的药物,定期复查。本文附图的后两副截图,清晰地显示了R老先生的颅内血肿从显著减少到完全消失的过程,非常平稳,再也没有任何波折,而他的人工关节也非常顺滑,他还避免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这个老年人常见的并发症。9月16日我在门诊随访他,当将历次CT摆在观片灯上展示给这父子俩,向他们解释他的血肿从产生到消失的全过程时,他们父子俩的激动和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而我也沉浸在又为一个家庭解决一个病痛的幸福中。
R先生的成功治愈不仅再次验证了他汀加地塞米松联合方案的巨大优势,还通过追踪他发病到最后治愈的全程,验证:在有诱发硬膜下血肿外因或者已经有微小硬膜下血肿发生的前提下,中等程度、甚至较为轻微的体力活动就可以诱发血肿进一步加大,导致治疗的困难。应用药物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不仅要看重药物作用,还要注意患者本身自身因素,要修身养性,放慢生活的节奏,避免提重物、剧烈运动或者疲劳等。三分治七分养在这个疾病中,尤其是中老年患者中更为适用。
希望我所有的患者都能够从我新悟出的这个浅显的道理中获益。
本文是江荣才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