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李荣群
李荣群 主任医师
医生集团-浙江 线上诊疗科

病案精选:偏头痛

770人已读

偏头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头痛类型,多起病于儿童和青少年期,中青年达到发病高峰,其中女性患者最为多见,男女比例约为1.2 : 3,患病率高达5%~10%,且此病常常伴有遗传。随着社会生存压力、经济压力的提高,偏头痛越来越常见。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针对不同类型的偏头痛,中医是怎样治疗的~

孙某某,女,51岁。初诊:2012年3月20日。

主诉:阵发性两侧头痛10余年,加重1周。

诊查:罹患阵发性头痛10余年,头痛常见两侧交替出现,经常不定时发作,曾经某医院检查,颈椎拍片、脑电图、脑血流图、脑CT、神经系统包括眼底检查均无异常发现,诊断为血管神经性头痛。

自诉始发于沐浴后受风,以后发作常与受凉、精神紧张、激动、经期有关。1周前头痛复发,发作前眼前有“飞蚊”闪动,数分钟后消失,随即出现右颞部、眼眶跳痛,继而扩展至右半侧头部,呈胀痛、刺痛,伴恶心、呕吐,疼痛3-4小时,服麦角胺咖啡因后缓解。

刻诊:血压120/80mmHg,头面部畏风,口不渴,大便干,小便清。舌质暗、苔薄白,脉弦紧。

中医诊断:偏头痛。

西医诊断:血管神经性头痛。

辨证:风寒上犯,少阳经络痹阻。

治法:疏风活血止痛。

选方:川芎茶调散加减。

处方:川芎15g,荆芥10g,白芷10g,甘草10g,细辛3g,防风10g,薄荷(后下)10g,柴胡10g,蔓荆子12g,当归12g,白芍15g,延胡索10g,菊花10g,水煎服,每日1剂。

随访(2012年10月21日):上方连续服21剂,服药期间未见头痛发作,遂自行停药,至今头痛未发。

2018年4月再次随访:头痛旧疾未发已6年。

按语

血管神经性头痛包括偏头痛、丛集性头痛、紧张性头痛等,类似于中医“偏头痛”,可因精神紧张、过度疲劳等因素而诱发,女性头痛发作多在月经来潮前期,提示其发作多与体内雌激素水平有关。现代医学认为血管神经性头痛是一种以头部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及大脑皮层功能失调为主要特点的临床综合征。

本案当属《素问》所谓:“新沐中风,则为首风”者,其沐浴后受风,当时未经及时调治或失治,风邪由风府入脑,余邪稽留所致。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脑为清灵之府,五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此,故外感、内伤诸种因素皆可令脑络阻痹,清阳不达,浊阴翳蔽,因而发生头痛。《素问》云:“气上不下,头痛巅疾”。《类证治裁》亦说:“头为天象,诸阳经会焉,若六气外侵,精华内痹,郁于空窍,清阳不运,其痛乃作”,亦即此理。

此患风寒之邪上犯头部经络,其疼痛常在头之两侧,包括颞部、眼眶,当属少阳之循经,故证属风寒上犯经络,少阳经络痹阻,治以疏风活血止痛,方用川芎茶调散加减。

川芎茶调散,方出《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川芎、荆芥、白芷、羌活、甘草、细辛、防风、薄荷、细茶叶组成,功用疏风止痛。

方中川芎、白芷疏风止痛,其中川芎味辛性温,具活血、搜风、镇痛之功,是血中气药,走而不守,性善疏通,对风寒入络而引起的少阳、厥阴经头痛有效;佐以温通上达之白芷,善治阳明经头痛,使其辛窜走头,协助散邪止痛。细辛散寒止痛,长于治少阴经头痛;薄荷清利头目,搜风散热;荆、防辛散上行,疏散上部风邪。上述各药,辅助君药,以增强疏风止痛之效,并能解表。

另加柴胡疏肝解郁,长于治少阳经头痛;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长于治颞部连眼眶处之头痛;白芍养血柔肝、敛阴,合甘草缓急止痛;当归养血活血;延胡索活血行气止痛;菊花疏风热、清头目。诸药合用,相得益彰,连服21剂,头痛渐告痊愈。

远离偏头痛谨记:

1、远离酪胺酸(可引起血管痉挛致头痛)类食物,如奶酪、巧克力、牛奶、柑橘类水果、西红柿、乳酸饮料等

2、拒绝酒精,特别是红酒中含有更多诱发头痛的化学物质

3、生活规律,平和运动,学会减压,可选择泡温泉和做瑜伽


李荣群
李荣群 主任医师
医生集团-浙江 线上诊疗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