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类进化与糖尿病
引言:只有了解我们的前世今生,才能更好的走向未来!
感恩我们身处的伟大时代,让我们的生活条件大大改善: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吃多少就吃多少,想怎么吃就怎么吃;同时体力劳动大大减少,出门基本上都是以车代步,生活快哉!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吃多动少”也导致糖尿病呈井喷之势。目前我国糖尿病患病率高达11.2%,患病人数超过1.1亿,全球排名第一。
为什么有这么多的糖尿病患者?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今天我们换个视角,从人类进化的角度来看看糖尿病是怎么发生的。
也许您会问:人类进化和糖尿病之间有几毛钱的关系?
关系大着嘞!这是因为,我们的祖先虽然早已远去,但是他们却把自己的基因永远地镌刻在我们的DNA里。
现在全球有不同肤色的人(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但是我们的祖先都是同一种人:起源于东非大陆的智人。
我们的祖先之所以能够从非洲走向世界(不同地方的光照不同,所以肤色不同),之所以能够成为万物之灵,主要是因为脑子比别的动物大。同样体重条件下,人类大脑容量是大猩猩的3倍,是其他哺乳动物的6倍,脑子越大越聪明。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大脑也是个“沉重的负担”!成人大脑占体重的2%,却消耗总能量的20%-30%,就像电脑里的CPU,很耗电。同时大脑也很“娇贵”,短短2分钟的能量缺乏,都会导致不可逆损害。
那如何保证大脑的能量供应呢?我们的祖先进化出“开源”和“节流”两方面的本领。
先说“开源”。葡萄糖是大脑的主要能量来源,而自然界中甜的食物通常含糖量高,当进食甜的食物时,大脑会分泌“快乐激素”多巴胺,让人产生愉悦感,这就是糖的奖赏机制(这也是心情不好的时候,想吃甜食的原因)。这种机制让我们的祖先喜欢吃甜食,甜食含糖量高,这样才有可能保证大脑的能量供应,才容易活下来。
含糖食物吃多了,血糖就会升高,体内就会分泌大量胰岛素,将血糖转化成脂肪储存起来。当食物缺乏的时候,脂肪就会分解出能量,供大脑和身体所需,以度过饥饿时光。因此容易变胖在饥荒年代是好事,不容易被饿死。
再说“节流”。我们祖先并不像我们所想那样,每天要劳作很长时间。他们每天大约只工作6小时,其余的时间都在休息,目的是减少能量消耗,容易活下来。
因此,为了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活下来,我们的祖先进化出两个特点:一是“好吃”、二是“懒做”。这种基因一直传递至今,所以我们每个人的骨子里都是“好吃懒做”的。
通过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我们祖先的基因和恶劣环境是完美匹配的,尽管他们“好吃懒做”,但糖尿病却少之又少。
但是现在的环境变了,人们吃得多,动得少。而我们的基因却几乎没有变化,和我们的祖先相差无几。因此我们的基因和现在的环境不匹配,导致能量过剩,肥胖和糖尿病等疾病越来越多。
通过人类进化和糖尿病的故事,给我们以下几点启示:
1、糖尿病是人类进化的遗产,因此我们要坦然接受、乐观面对糖尿病。
2、我们的祖先需要采集食物及打猎,他们吃的食物种类很繁杂,并且经常“饱一顿、饥几顿”。因此我们要像祖先那样,管住嘴,不挑食,啥都吃。
3、我们的祖先虽然每天只工作6小时,但是东奔西走,至少走10公里。因此我们要像祖先那样迈开腿,动起来!
4、在“管住嘴、迈开腿”的基础上,不要排斥降糖药。听医生的话,该用药时就用药,该用几种药就用几种药,药物可以帮助我们控制糖尿病,让我们走向诗和远方!
祝各位糖友们健康、快乐!
本文是项守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