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李培凯 三甲
李培凯 副主任医师
云南大学附属医院 临床心理科

什么情况该到心理科就诊

2811人已读

1.情绪持续低落


不开心


如果你近两周或更长时间内,大部分时间觉得高兴不起来,对很多原来喜欢的东西提不起兴趣,整天觉得筋疲力尽的,做事情丢三落四的。



饮食也变差了,或者暴饮暴食;睡觉也睡不好,或者很嗜睡,怎么睡都还觉得累,体重明显下降或增加。



甚至有时候还会出现消极的想法甚至自我伤害的行为。

这些都是抑郁发作的表现,如果有这些表现,需要及时到心理科就诊。


2. 长期感到焦虑、


紧张、心慌


如果你近半年或较长时间内,经常感到紧张和不安。做事时心烦意乱、没有耐心;与人交往时紧张急切、极不沉稳;



遇到突发事件时惊慌失措、六神无主,极易朝坏处想;即便是休息时,也可能坐立不安,担心出现飞来之祸。



还经常感觉心慌、胸闷、呼吸急促、口干、尿频、尿急,全身肉跳、肌肉紧张性疼痛等。这种情况可能是广泛性焦虑症也称为慢性焦虑症的表现。


3. 发作性出现心慌、


恐惧、害怕


第二种情况的患者容易知道自己患的可能是焦虑症,因此会主动找医生就诊。



还有一种焦虑症,称为急性焦虑症,也称作惊恐障碍,这类患者不少要走一些弯路才能意识到患的可能是心理疾病。



患者在工作、休息、坐公交车、地铁、飞机时会突然出现一种突如其来的惊恐体验,表现为严重的窒息感、濒死感和精神失控感。



患者会感到胸痛、心动过速、心跳不规则;呼吸困难,喘不过气来;头痛、头晕、眩晕、晕厥和感觉异常。也可以有出汗、腹痛、全身发抖或全身瘫痪等症状。急性焦虑发作通常起病急速,终止也迅速。一般持续数十分钟便自行缓解。



这类患者会反复到医院急诊科、心内科、消化科、神经内科就诊治疗,做了各项检查基本无明显异常。其实这种情况应该看精神心理科



4. 反复回忆、


检查、洗手


有人头脑中反复出现一些不受控制的想法或冲动,他们能认识到这些想法是无意义的,但却无法停止或控制它们,因而引起明显的焦虑和痛苦。



这种情况是强迫思维的表现。常见的强迫思维包括怕脏,怕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伤害,要求对称、精确、有序、对宗教或道德的关注等。



同时会出现反复清洁(如洗手或洗澡)、计数、检查、祈祷、触摸、寻求保障等强迫行为。上述情况非常可能是强迫症的临床表现。



5. 与人交流、演讲、


开会时紧张、恐惧


有一类疾病称为社交焦虑障碍或社交恐惧症,它的核心症状是显著而持续地担心在公共场合(如做演讲、与异性交流、坐公交车地铁、签字)面前可能出现丢丑或有尴尬的表现。



担心别人会嘲笑、负性评价自己,在别人有意或无意的注视下,患者就更加拘束、紧张不安,经常伴有脸红、手抖、心慌等躯体症状,因此常常回避社交行为。



这些回避行为可严重影响患者的个人生活、职业功能和社会关系。



6. 经常躯体不适


又查不出原因


很多人经常感觉自己这里不舒服,那里不舒服,自己又说不清到底怎么不舒服。



这类患者通常对自己表现出来的不适症状十分关注,总担心自己患上了某些重大疾病,但检查又查不出有任何的问题,检查结果和医生的解释也不能使其释怀,患者自己又不肯承认自己有任何的心理障碍。



还有一些患者经常长期感觉胃痛、头痛、身体疼痛,经过长期治疗,效果欠佳。这些情况不妨到医院精神心理科看看。



7. 失 眠


很多人都有失眠的经历,但很多人不知道失眠也应该看精神心理科。



另外失眠常常是某些精神障碍的一种症状,例如早醒(即早上比平时早1-2小时醒过来,醒后无法再入睡)通常提示抑郁症的可能,而入睡困难常常与焦虑有关。



长期受失眠困扰的患者最好给自己找个专业的精神心理科医生看一下,不要讳疾忌医,以免延误病情。


8. 敏感多疑、


行为异常


如果一个人近期变得敏感多疑,经常感觉同事在背后议论他,说他的坏话,认为他遭人陷害或者跟踪,别人一言一行都是针对他的。



有时还说耳边能听到一些别人议论他、评论他的声音。这些情况以前都没有过,对生活工作造成了影响。这种情况可能患的是一种精神障碍。


9. 持续4天以上的兴奋


多话、精力旺盛



很多朋友知道如果一个人持续情绪低落,不开心,那可能是抑郁了。



如果一个人持续很开心,精力好不是好事吗?未必。如果一个人没有原因的持续4天以上兴奋话多,精力特别旺盛,晚上睡4/5个小时,甚至睡更短的时间都感觉精力充沛。



说话变得比以前多,喜欢参加各种活动,自我感觉特别良好,脑子转的比平时快。那警惕是轻躁狂或躁狂的表现。需要至医院进一步判断和治疗。



以上是精神心理科医生总结的常见精神心理疾病的表现,请各位朋友谨记,如果出现上述情况,积极面对,寻找专业医生判断和治疗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李培凯
李培凯 副主任医师
云南大学附属医院 临床心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