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李刚 三甲
李刚 主任医师
辽宁省肿瘤医院 泌尿外科

膀胱癌的卡介苗灌注

1667人已读

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 Guerin,BCG)通过局部灌注诱导膀胱粘膜发生非特异性感染,引起Thl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和抗肿瘤活性,助长巨噬细胞、淋巴细胞进入病灶而破坏肿瘤的正常生长环境。同时,BCG菌苗经膀胱粘膜吸收入血流以及引流到局部淋巴结内,刺激网状内皮细胞的增殖、分化与激活而动员大量的免疫细胞参加免疫反应,膀胱粘膜则出现细胞浸润、渗出、粘膜坏死。多因素共同作用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延迟肿瘤进展,减少复发风险。 2.适应症 适合人群(绝对适应症): 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和膀胱原位癌,可以预防膀胱肿瘤的进展,推荐使用BCG。 可使用人群(相对适应症): 中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其术后5年的复发率为45%,而进展概率为1.8%[1],可选择化疗药物或BCG。 *不推荐人群 BCG膀胱灌注并不改变低危膀胱癌的疾病进程,并且副作用发生率较高,因此不推荐低危膀胱癌使用BCG。 *禁用人群 对于免疫缺陷或损害的患者、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BCG过敏的患者、以及急性传染病、严重慢性病患者,不能用BCG。 3.BCG灌注治疗方法 3.1首次灌注时间 由于术后膀胱有开放创面,即刻灌注易引起严重的副作用,因此禁止术后即刻灌注,通常在术后2周时开始。 3.2治疗时间 BCG治疗一般采用6周灌注诱导免疫应答,再加3周的灌注强化以维持良好的免疫反应。BCG需要维持灌注1年以上方能得到临床获益,肿瘤进展的概率降低37%。 3.3灌注剂量 BCG膀胱灌注免疫治疗的最佳剂量目前同样尚无定论,BCG灌注治疗的标准剂量为81~150mg。治疗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时,推荐采用标准剂量。多发膀胱肿瘤时,标准剂量BCG治疗效果更好。对于中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建议使用1/3标准剂量,其疗效与全剂量相同,副作用明显减少,但严重的全身毒性反应发生率并没有明显降低。 3.4 灌注前准备: 结核菌素皮试:确认非强阳性(提示非结核活动期); 膀胱灌注前应排空尿液,并确认在近2小时内未大量饮水、输液及服用利尿药(如氢氯噻嗪等药物)。 灌注中注意: 灌注时保持身体放松,使尿道肌肉放松,以利于导尿管顺利进入膀胱。如有尿道狭窄等情况的患者,可事先向门诊医生说明,以便更换合适大小的导尿管; 灌注后需要: 请平卧,可适当变换体位,共保留2小时,期间更换体位(依次为仰卧,左侧卧位,右侧卧位,俯卧位各30分钟),如有尿频尿急,小膀胱的患者可适当缩短时间。 若患者有尿潴留史,则建议灌注BCG后保留尿管至BCG灌注液排出后再拔除。 4.BCG灌注后注意事项 4.1多饮水,勤排尿,鼓励治疗1周内多饮水,将残留药物排出体外,期间避免喝茶、咖啡、酒精以及可乐类饮料等刺激性饮品,以减少膀胱刺激。 4.2治疗期间如出现非预期不良反应应及时咨询或就诊。 4.3禁忌药物 禁用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因上述药物可降低BCG疗效;此外,在BCG灌注治疗期间,因其他疾病需要就诊或用药时,应及时告知相关主诊医师。 4.4性生活 BCG治疗48 h内禁止性生活,其他时间需要使用避孕套。 5.BCG膀胱灌注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 膀胱刺激症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BCG为活菌制剂,注入膀胱后引起局部刺激反应,是正常现象,也是药物发挥功效的过程,因此灌注排尿后鼓励多饮水,将残留药物排出体外。特别注意的是,因灌注后首次排出的尿液中含大量化学药物,故建议首次排尿在医院进行。 全身BCG反应和过敏反应罕见。膀胱有开放创面或有明显肉眼血尿时,不得进行BCG灌注。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李刚
李刚 主任医师
辽宁省肿瘤医院 泌尿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