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的亲身经历告诉你,一颗不痛不痒的“黑痣”是怎样“进化”成黑色素瘤的!
三年前
42岁的王女士无意间
发现脚后跟有颗黑痣
约绿豆大小
不痛不痒
当时没有在意

几个月后
她发现黑痣慢慢变大了
还凸出了表皮
于是她拿指甲剪剪掉
但愈合不久后又长了出来
再剪再长
长了总比之前的更大

之后黑痣反复破溃、渗液,
仍在逐渐增大
到了2020年初
已出现严重破溃并感染
溃烂面约拇指大小
旁边还出现了卫星病灶

王女士不知从哪听说
“草药可以治愈这种溃烂”
于是自行找来一堆草药
熬制后敷到溃烂面周围
不但溃烂没好
反而促进了肿物的生长

2021年6月
原本那颗绿豆大小的黑痣
已经长成
比鹌鹑蛋还大的黑色肿物
每天渗液非常多

直到如此严重
王女士才到河池当地医院就诊
活检后诊断为
恶性黑色素瘤
王女士万万没想到,一颗小小的“黑痣”,就这样“进化”成了黑色素瘤。综合各方面考虑,王女士在家人陪同下,最终选择来到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做进一步治疗。
她预约了专长黑色素瘤综合诊疗的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骨软组织外科吴振杰副主任医师的门诊。吴医生接诊后,立即安排她住院,并完善了相关检查。病理证实为恶性黑色素瘤,MRI提示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2021年7月初,吴医生在团队同事配合下,为王女士做了足跟恶性黑色素瘤扩大切除及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皮瓣修复足跟术。手术非常成功,术后皮瓣愈合良好,目前王女士正在接受进一步的免疫治疗。

足跟肿瘤扩大切除后,若直接植皮则功能不好,通过做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皮瓣(即小腿处)修复,术后功能恢复较好。
------------------------------------------------------------------
关于黑色素瘤
1.什么是黑色素瘤?
黑素细胞恶变后形成黑色素瘤。黑色素瘤发病隐匿、发病率低,但恶性程度极高,有“癌中之王”之称。
2.什么样的痣容易发展为黑色素瘤?
可初步通过以下“ABCDE”法则进行判断

身上的绝大部分痣都是普通痣,但如果痣变化较快(符合E),同时合并ABCD中的一条,需高度重视,尽快到医院就诊。
3.什么部位的黑痣更容易恶变?
国人黑色素瘤好发于肢端:
1.脚底:由于长期走路摩擦,更容易恶变;
2.指(趾)甲:该部位也是黑色素瘤高发区。
------------------------------------------------------------------
在一周内,骨软组织外科黑色素瘤诊疗团队曾收治了6名黑色素瘤患者,其中4人病灶位于足底、1人拇指术后复发,1人原发灶不明伴转移。患者多为中老年人,也有30多岁的年轻患者。

吴振杰医生指出,据现有的流行病学数据分析,在我国,黑色素瘤每年发病率约1/10万人,年增长率3%~5%。在广西,根据人口数量估测,年发病人数约500人。近年来,随着免疫及靶向药物的进展,黑色素瘤治疗效果显著提升,如能早期就诊,手术扩大切除即可治愈。
“每当接诊到晚期的黑色素瘤患者,我们都非常心痛,因为他们大部分都不懂这个病,对长在足底的黑痣反复抠除后敷药,最终加速了肿瘤的进展”。
------------------------------------------------------------------
规范化、个体化诊疗
服务每一名黑色素瘤患者

近年来,在医院全力支持和学科主任袁振超教授带领下,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骨软组织外科黑色素瘤诊疗团队通过多学科专家协作诊疗模式,确保让每一名黑色素瘤患者得到规范化、个体化的诊疗,让患者获益最大化。
专家简介

吴振杰
吴振杰,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骨软组织外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医院中青年学术骨干。广西抗癌协会骨与软组织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委员。
擅长:专长黑色素瘤的综合诊治,在诊断上通过早期诊断、活检尽快明确诊断,进一步基于基因检测及其结果分析,综合制定规范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局部病灶切除及皮瓣转移修复,前哨淋巴结活检、淋巴结清扫,术后进行规范化的免疫治疗、分子靶向及化疗,对疑难病例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
学术成果: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累积发表20余篇学术论文,其中SCI收录论文12篇,系列成果在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主持广西自然科学基金1项,参加多项国家级、省厅级科研课题。
门诊出诊时间
每周四
(可通过医院微信公众号预约挂号)
咨询电话
0771-5779349
来源: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微信公众号 原文链接
本文是吴振杰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