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你认识常用的四类利尿剂
1. 袢利尿剂
适用于大部分心衰患者,特别适用于有明显液体潴留或伴肾功能受损的患者,包括呋塞米、托拉塞米、布美他尼。
袢利尿剂剂量与效应呈线性关系,严重肾功能受损患者[eGFR < 15 mL/(min·1.73 m?)]需要增大剂量。
40 mg 呋塞米、20 mg 托拉塞米、1 mg 布美他尼利尿效果相当。
无严重肾功能受损时,呋塞米注射液的利尿作用相当于口服剂型的 2 倍(即静脉用呋塞米 10 mg = 口服呋塞米 20 mg);
而由于托拉塞米、布美他尼口服生物利用度较高(80%~100%),受肠道淤血影响小,静脉和口服剂型药效相似。
袢利尿剂是一种阈值药物,即超过阈值浓度才有利尿作用。随着血药浓度的增加,利尿作用呈 S 型曲线,在常用剂量时即可到达平台期。
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ADHF)的利尿剂浓度效应曲线右移,最大效应平台期下移,且利尿阈值增高。
2. 噻嗪类利尿剂
噻嗪类利尿剂的利尿效果较袢利尿剂弱,仅适用于有轻度液体潴留、伴高血压而肾功能正常的心衰患者。
氢氯噻嗪 100 mg/d 已达最大效应(剂量-效应曲线已达平台期),再增量亦无效。
另外在肾功能减退[eGFR < 30 mL/(min·1.73 m?)]患者中,噻嗪类利尿剂作用减弱,不建议使用,但在顽固性水肿患者中(呋塞米每日用量超过 80 mg),噻嗪类利尿剂可与袢利尿剂联用。
3. 保钾利尿剂
氨苯蝶啶和阿米洛利利尿作用弱,一般与其他利尿剂联合使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也是保钾利尿剂。
临床上主要应用非利尿作用的低剂量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以改善心肌重构,如螺内酯 20 mg 或依普利酮 25~50 mg。
要达到利尿作用,需要使用高剂量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如 50~100 mg 螺内酯。依普利酮是选择性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对性激素受体作用小,不良反应少。
4. 血管加压素 V2 受体拮抗剂
普坦类药物的代表为托伐普坦。托伐普坦不需要被分泌至肾小管腔内发挥作用,作用效率提高,利尿作用也不依赖于血钠和白蛋白水平。托伐普坦对伴顽固性水肿或低钠血症者疗效显著,对于老年、低血压、低蛋白血症、肾功能损伤等高危人群,托伐普坦依然有效。推荐用于常规利尿剂治疗效果不佳、有低钠血症或有肾功能损害倾向患者。此外,其不良反应主要为高钠血症。
本文是顾湉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