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友强
主治医师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运动医学科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的个性化康复方案
878人已读
一、术后第1天-术后第1个月
1.负重:扶双拐或者助行器,不负重。
2.佩戴支具:伸直位(0度)。
3.活动度:
1)被动屈膝:床边垂腿、床上抱大腿远端使膝关节自然下垂;2次/天,每次5分钟,角度≤90°。
2)行走(无合并半月板损伤):支具伸直位0度固定、扶双拐下地行走,每天行走累计≥30分钟,视情况调整。
3)合并半月板损伤行半月板缝合患者需6周后开始下地负重及行走。
4.锻炼:
1)推髌,每天早晚各1次。
2)踝泵运动,﹥500次/天。
3)直腿抬高锻炼,4次一组,每天5组。
二、术后2-3个月
1.负重:逐渐过渡到完全负重(第7周弃拐)。
2.活动支具:逐渐调整为0-60°(每2天增加10°)。
3.活动度:
1)被动屈膝:被动屈膝≥90°,逐渐屈膝≥120°。
2)行走:逐渐调整为0-60°固定、扶双拐下地行走,每天累计行走≥60分钟。单次行走视情况而定,不限制时间。
4.锻炼:
1)推髌、踝泵、直腿抬高、侧抬腿、平衡力锻炼。
2)行走:佩戴支具活动,支具由60°逐渐调至最大角度,完全负重行走。
三、术后4-6个月
1.不佩戴支具行走,注意防止外伤。
2.活动度:完全恢复膝关节正常活动。
3.锻炼:
1)行走、快步走,逐渐开始慢跑。
2)练习正常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及下蹲。
四、术后7-12个月
1.由慢跑循序渐进至变速、变向跑及弹跳。
2.第9个月时进行膝关节功能测试,如能自由完成变速、变向跑及弹跳活动后可完全恢复既往运动,重返各种运动。
本文是孙友强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