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了解突聋三部曲
之一~~什么是?
突发性耳聋简称 “突聋”,俗称“耳中风”,是指突然发生的(72小时内),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听力图表现为2个以上连续的频率听力下降超过20dB.
突聋后表现:1.突然发生的听力下降;2.耳鸣(90%的突聋患者);3.耳闷胀感(50%的突聋患者);4.眩晕(约30%的突聋患者),严重者可伴恶心、呕吐等;5.听觉过敏(指不能够容忍正常声音的响亮程度,对声音的刺激产生过度敏感。在日常生活中即便声音已经很小,也会感觉非常的刺耳,甚至身体会不舒服。);6.耳周感觉异常(全聋患者常见,如麻木感刺痛感。);7.部分患者可出现精神心理症状,如焦虑、睡眠障碍等,影响生活质量。
突发性聋的病因不明,很多致病因素都可能导致突发性聋,目前获得广泛认可的主要有病毒感染学说、循环障碍学说、自身免疫学说等。
之二~~怎么办?
注意2点:1.不要拖,越快规范治疗越好;2.不要急,听力是可以恢复,至少可以部分恢复。
突聋患者一般没有耳部传音结构的病变(也就是外耳和中耳的传声通道正常),病变在内耳,内耳的毛细胞可以把声音信号转换成电信号,是听力的关键部位。突聋时,就是部分毛细胞不能参加工作了,其中有些毛细胞是死了不能继续工作,这是救不回来的;但是也有些毛细胞只是生病请了病假在家不能继续工作,我们就是要积极治疗使这些毛细胞可以恢复健康重新回到工作岗位继续工作,这时听力就可以开始恢复了。
突发性聋治疗目前多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有效率在70%左右。开始治疗的时间与预后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应该在发病后14天内尽早积极治疗。
最主要的药物是糖皮质激素(可以全身应用或者局部注射);也可以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及改善血液流变学药物及营养神经药物等;此外高压氧治疗也可以帮助听力的恢复。
之三~~还有什么疑问呢?
1.为什么别人恢复得比我快比我好?
听力恢复的情况取决于许多因素:年龄(一般老人或者小于15岁略差),是否存在眩晕发作(一般有眩晕预后差一些),听力丧失程度(一般越重越差),诊断和治疗开始的时间(越早越好),有无糖尿病高血压慢性肾病等慢性病等。治疗效果是个性化的,因人而异。
2. 我的耳鸣什么时候消失?
突聋后的耳鸣是一种常见的合并症,耳鸣可以成为突聋的首发症状;耳鸣也是突聋患者常见的伴随症状,90%的突聋病人可伴有耳鸣;另外突聋后的耳鸣可能持续存在,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成为患者的主要关注点,此时耳鸣不一定会完全消失,但是可以逐渐适应。
3 .全身激素与鼓室内注射激素我应该怎么选?
全身和鼓室内激素各有利弊:全身激素相对方便,但是容易有激素的全身副作用;鼓室内激素相对激素副作用少,可以用于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但是会有鼓膜的损伤。但是多项研究表明这2种方法都能改善听力,疗效差异不大。
4. 什么时候去做听力检查呢?
可以在每次治疗结束时去做听力检查了解是否需要调整相应的治疗方案;整个治疗结束后6个月进行随访听力,评估了解是否需要配助听器。
5. 突然的听力下降需要考虑什么其他检查和原因吗?
虽然90%以上的突然听力下降是特发性的(也就是找不到确切的原因),但是在治疗过程中必须识别并解决听力下降的原因:最迫切的原因是前庭神经鞘膜瘤(以前称听神经瘤)、中风、恶性肿瘤、噪音和耳毒性药物;双侧听力下降突然下降应当及时考虑感染、自身免疫性内耳疾病、耳毒性药物、遗传疾病、线粒体疾病(包括MELAS)、Cogan综合征等疾病;波动性听力下降:应评估Ménière病、自身免疫性内耳疾病、Cogan综合征、高粘滞综合征等疾病;如果伴有局部神经的症状或体征,提示可能存在中枢神经系统受累。
本文是吴拥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