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诊指南】脑瘫分阶段评估,选择适度的治疗方法
脑瘫患儿一般会出现运动发育落后、姿势异常以及肌张力的改变。有的患儿还可伴有程度不同的智力、语言、视力、听觉、摄食吞咽、癫痫等异常。但是随着脑瘫患儿的年龄增长,所引起的症状会越来越明显,对于生活的影响也就越拉越大。所以在治疗上要分而治疗,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将脑瘫患儿的从出现症状到症状稳定分为几个阶段进行治疗。以下就以痉挛型脑瘫进行分阶段概述。
一、第一个阶段:一般将出生后1—6个月化为第一阶段,脑瘫患儿常表现为肌肉无力,抬头困难,坐不住,手指及大腿等各关节都过度背届,当然也站不稳。
二、第二个阶段:半年到两年为第二阶段,患儿肌肉张力不稳定,关节活动开始有阻力.有时像折刀感。
三、第三个阶段:最后阶段表现为各种形式的痉挛。
原则上在脑瘫患儿2.5周岁之前是早期康复的关键时候,此时他们的肌肉张力不稳定,关节活动开始有阻力,有时像折刀感。两周岁以内的孩子脑细胞分化尚未完全,有很大的可塑性。此时加强运动训练,是预防恶化、恢复功能的有利时机。此时痉挛和畸形尚未发生,此时必须让患儿一直保持关节的充分活动,活动范围要达到正常的极限。
在2.5周岁之后,脑瘫患儿会表现出各种形式的痉挛,要坚持在患儿睡眠后为其进行充分活动,以避免发生挛缩畸形。如果痉挛、畸形等情况已经出现,那么必要的手术也不可少。目前我们临床上最常见的是脑瘫一期手术(功能性选择性脊神经后根离断术,FSPR术)、脑瘫二期手术(脑瘫肌力肌张力调整术,CP-MMA术)、颈总动脉外膜剥脱术(CPS手术)以及周围神经缩窄术(SPN术)。
手术治疗后也必须配合术后康复训练才能巩固效果,同时对合并损害也不能忽视,给予多方面刺激(包括声音、语言、游戏等),对智力也有相应的提高。脑瘫术后康复训练的时间一般需坚持一年以上,其后再逐渐转入长期的家庭康复期。
最后要说一下,很多家长在得知孩子患有脑瘫后就很疑惑,说自己家里并没有患过脑瘫的人,为什么自己的孩子会得脑瘫?而在我们的长期临床工作中,也只发现极少数脑瘫患儿有家族史,从这一点来说不能说明脑瘫具有遗传性。所以说脑瘫不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但同样说明,上代没有出现过脑瘫患者,不能排除下代罹患脑瘫的可能性。
本文是常崇旺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