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陈新桂 三甲
陈新桂 副主任医师
揭阳市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医生,我的肠息肉需要处理吗?别急,我来为你解答!

1003人已读

不知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觉,时不时就听说周围人群有人发现肠癌,而在我们医生的临床诊治中也发现结直肠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2020年,中国有超过55万人新患结直肠癌,占中国新确诊癌症人数的12.2%,即不到8位患者中有1位是结直肠癌。2020年被肠癌夺取生命的人约为28万。


这是一个惊心动魄的数据,结直肠癌发生诱因可能是环境、饮食、生活习惯和遗传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诱因很多我们没法去改变,但我们能做的是在肠癌病变前阻断它。所以其实我们今天的主角不是肠癌,而是肠癌病变前的状态:肠息肉


什么是肠息肉?

肠息肉是指肠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内的隆起状病变,说白了就是肠道黏膜长高了。

图片1.png


哪些因素会诱发肠息肉?

第一、家族遗传。

肠息肉有遗传倾向,部分患者发病可能就与此诱因有关。所以说有家族发病史的人们,要注意定期复查,预防疾病。

第二、炎症刺激。

部分人患有肠息肉可能与炎症刺激有关,如患有溃疡性结肠炎,在没有有效医治的情况下,可能就会导致大便滞留刺激肠粘膜,从而诱发肠道病变,出现肠息肉的情况。除此,还有克罗恩病、病毒性肠炎等,都是此病高危因素,需要重视,做好防治,减少危害。

第三、不良生活习惯。

肠息肉还有可能与不良生活习惯有关,如经常高脂肪、高蛋白饮食、长期酗酒、缺乏运动等,都有可能诱发此病,导致患者不适。

第四、其他诱因。

除此,肠息肉还有可能与高龄、糖尿病、肿瘤有关。要想避免此病危害,就要根据这些诱因做好防治,降低疾病发生,保障自身健康。


肠息肉的类型有哪些?

相较于其他,临床上更重视的是肠息肉的癌变可能性,因此将肠息肉分为两种类型:腺瘤性(肿瘤性)息肉与非腺瘤性(非肿瘤性)息肉。

1、腺瘤性息肉(肿瘤性)

按病理组织学结构可将其细分为3类:

管状腺瘤:最常见,癌变率相对低;

绒毛状腺瘤:又称乳头状腺瘤,较少见,癌变率很高;

管状绒毛状(混合型)腺瘤:同时具有上述两种的表现,癌变率介于上述两者之间。

2、非腺瘤性(非肿瘤性)息肉

增生性息肉:结直肠中最常见的非肿瘤性息肉,常常多发,且直径多小于5mm;

炎性息肉:由炎症反应刺激肠上皮引起的,可继发于任何一种炎症反应或感染性疾病。


所有肠息肉都要切除吗?

其实不是所有肠息肉都需要手术切除的,像增生性息肉和炎性息肉基本不癌变,大小也不怎么长,就没有非要切除的必要,但如果息肉的存在严重影响到了患者的情绪以及精神状态,还是选择手术切除比较好。

图片2.png



不切除息肉的话,还可以怎么办?

炎性息肉的治疗主要是以药物治疗为主,它可以通过服用一些抗感染或消炎止痛的药物来进行控制;

增生性息肉则是先观察,如果患者的息肉小于5mm,通常情况下是先吃一些药物,然后患者定期的去医院进行检查,观察息肉是否有增大。如果大于5mm就需要在电子胃镜下进行电凝电子切手术来治疗。


肠息肉是肠癌的癌前病变吗?

图片3.png

肠息肉≠肠癌,是否会发展成肠癌主要和肠息肉的性质有关。上面说到肠息肉分为腺瘤性息肉和非腺瘤性息肉,那腺瘤性息肉癌变几率远大于后者,后者一般不癌变,腺瘤性息肉比较容易癌变,如果发现了腺瘤性息肉不去处理的话,5-10年会癌变。

结直肠疾病属于遗传病吗?

根据美国结直肠医师协会统计:

患有结直肠疾病的患者有三分之一和遗传相关,有直系亲属患有肠癌的人更容易得肠癌。

健康小提示:

有家族史、25岁以上没做过肠镜检查的人群建议尽快来医院进行检查。肠镜检查是目前发现肠道肿瘤及癌性病变最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就我们正常人来说,定期肠镜检查,也是预防和提早发现肠道病变的关键方法。

陈新桂
陈新桂 副主任医师
揭阳市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