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薄型子宫内膜的助孕策略
很多患者在试管婴儿助孕期间都会有子宫内膜薄的困扰,好不容易积攒了优质胚胎,终于等到可以移植了,却可能因为子宫内膜过薄而取消周期。今天董主任为大家科普薄型子宫内膜的病因,以及相应的助孕策略。
子宫内膜厚度随着月经周期改变,月经期子宫内膜较薄,约为1~4 mm,早卵泡期为4~8 mm,晚卵泡期为8~14 mm,分泌期为7~14 mm。适当厚度的子宫内膜是获得成功妊娠的重要条件之一,若子宫内膜厚度低于6 mm,妊娠的可能性极低。
薄型子宫内膜是指子宫内膜厚度低于能够获得妊娠的阈厚度。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在辅助生殖技术(ART)中hCG 日或给予黄体支持当天,经阴道超声测定子宫内膜厚度<7 mm 即可认为是薄型子宫内膜,≤5 mm 则为超薄型子宫内膜。
薄型子宫内膜的主要病因:
(1)医源性损伤:在清宫术、诊断性刮宫、子宫内膜消融术、子宫整形术等各种宫腔操作中,如果内膜组织过于脆弱或手术操作过于用力,可导致内膜基底层损伤,其中较为常见的是人工流产后宫颈或宫腔粘连。
(2)药源性损伤:长期应用口服避孕药、某些促排卵药(如克罗米芬)可能是引起薄型子宫内膜的原因。
(3)炎症:子宫内膜结核以及其他累及子宫腔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改变可造成内膜细胞损伤、死亡,同时引起细胞微环境改变,使维持子宫内膜增殖的内膜干细胞功能受损或数量丢失,导致子宫内膜偏薄,腺体和间质萎缩,同时宫腔纤维组织增生,造成瘢痕化。
(4)不明原因:传统观点认为薄型子宫内膜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雌激素受体(ER)异常,且有学者研究认为不明原因性薄型子宫内膜可能与ER 基因(ERα、ERβ)多态性有关,并认为基质细胞孕激素受体(PR)的高表达与子宫内膜三线征有关,ER、PR 在A、B 型子宫内膜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薄型子宫内膜的助孕策略:
①雌激素替代:雌激素替代治疗广泛应用于IVF 中,基础研究和临床工作中发现一定剂量的雌激素可以促进子宫内膜修复及增厚,从而可能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妊娠率。
②HCG或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宫腔灌注:有文献研究显示,HCG可诱导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产生前列腺素E2,从而促进子宫内膜细胞分化和增殖的作用,同时能够有效的强化血管渗透性,有效提高胚胎种植率;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能够改善子宫内膜对雌激素及血管活性药物抵抗、对子宫内膜炎症具有治疗作用,促进子宫内膜细胞增生以及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
③干细胞治疗;
④富血小板血浆自体移植:
⑤中医治疗;
⑥改善盆腔血流灌注的治疗,如:阿司匹林,维生素E,左旋精氨酸、枸橼酸西地那非以及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等。
通过今天的科普,相信大家对薄型子宫内膜有了一定的理解。在移植周期如果出现子宫内膜薄也不要过分担心,目前有学者认为当子宫内膜厚度仅有6mm时,在移植高质量的胚胎后,仍有50%的妊娠率,因此不建议仅依据内膜厚度而取消移植周期。大家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规范的个体化处理薄型子宫内膜,相信会有良好的妊娠结局。
本文是董素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