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髋关节发育不良?
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 ,DDH)是由于先天或发育因素导致的髋臼对股骨头不同程度的覆盖不足,股骨头处于相对正常的位置或呈半脱位乃至完全体位的病理状态。DDH是引起髋关节疼痛的常见原因之一,也是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重要致病因素。该病在女性的发病率要高于男性,男女比例约为1:5,并且在1/4的患者中存在家族史。在正常的髋关节,碗状的髋臼对球形的股骨头覆盖良好,髋臼和股骨头之间还有一些软骨和关节囊起到稳定的作用。当髋臼发育不良时,髋臼碗变浅并且向外翻转,导致它对股骨头的包容性变差,股骨头容易向外上方移位,发生半脱位。

临床表现
成年人的髋臼发育不良大多数在20~40岁之间出现症状。早期的表现为髋关节的疲劳、酸胀、隐痛,出现这些症状的部位可以是在大腿根,也可以是大腿前方或臀部。当疾病进展时,关节疼痛加重,并出现瘸腿、静止时疼痛,由于股骨头向外上方移位,患肢变短。随着骨性关节炎的加重,关节的活动也逐渐受到影响。
检查
在骨盆正位X线片上,髋臼发育不良主要表现为髋臼发育浅小或浅平,股骨头的负重点外移,髋关节内侧间隙增宽,并继发骨性关节炎。DDH的诊断标准:外侧CE角(LCEA)<18°,Tonnis角>13°的诊断为髋关节发育不良(DDH),18°≤LCEA<25°为临界髋关节发育不良(BDDH)。
发育不良的髋关节应力急剧增加,导致关节软骨损伤和盂唇撕裂。

双侧髋关节发育不良

正常髋关节和发育不良髋关节应力对比示意图
治疗
对于早期没有明显症状的髋臼不良的患者我们建议减少关节的负重、避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以阻止髋关节发生进一步的病变。
对于有明显疼痛症状的早中期患者而言,可采取截骨手术治疗增加髋臼覆盖、防止关节半脱位,延缓骨性关节炎的发生。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公认的最有效的术式是髋臼周围截骨手术(PAO)。

左髋发育不良术前和术后X线,可见术后髋关节覆盖包容恢复正常。
如果DDH患者没有及时治疗,发展为髋关节重度骨关节病,关节间隙消失,最终只能髋关节置换了。

左髋发育不良导致重度骨关节炎,髋关节置换术后X线片
本文是鞠晓东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