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头维穴
针灸穴位
头维,经穴名。属足阳明胃经。位于头部,额角发际直上0.5寸,头正中线旁开4.5寸。在颞肌上缘帽状腱膜中,有颞浅动、静脉的额支,布有耳颞神经的分支及面神经额、颞支。主治头痛、目眩、目痛等头目病证。平刺0.5-1寸。[1]
中文名
头维穴
出处
《针灸甲乙经》、《灵枢·经脉》
隶属经络
足阳明胃经
主治
头目病证
主要配伍
配合谷穴治头痛;配太冲穴治目眩
操作
平刺0.5~1寸
名称释义
?头维穴
头维。头,穴所在部位,亦指穴内物质所调节的人体部位为头。维,维持、维系之意。该穴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有维持头部正常秩序的作用。
头部为诸阳之会,它要靠各条经脉不断地输送阳气及营养物质才能维持它的正常运行。
胃经属多气多血之经,在输送头部的阳气当中占有一定比例,对头部各项功能的正常运转起着重要作用,而胃经气血传之于头又是靠本穴传输,故名头维穴。
定位
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距神庭4.5寸。
解剖
在颞肌上缘帽状腱膜中;有颞浅动、静脉的额支;布有耳额神经的分支及面神经额、颞支。
主治
寒热头痛,目痛多泪,喘逆烦满,呕吐流汗,眼睑瞤动不止,面部额纹消失,迎风泪出,目视物不明。常为治疗湿邪内浸的头部腧穴。
主要治疗病症:偏头痛,前额神经痛,血管性头痛、精神分裂症,面神经麻痹;中风后遗症,高血压病;结膜炎,视力减退等。
操作
平刺0.5~1寸。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眼轮匝肌痉挛等。
配伍
配合谷穴治头痛;配太冲穴治目眩。
附注
(1)足阳明、足少阳经与阳维脉交会穴。
(2)《甲乙》禁不可灸。
相关论述
1.《针灸甲乙经》:“寒热,头痛如破,木痛如脱,喘逆烦满,呕吐,流汗难言,头维主之。”
2.《玉龙歌》:“眉间疼痛苦难当,攒竹沿皮刺不防,若是眼昏皆可治,更针头维即安康。”
3.《医宗金鉴》:“头维、攒竹二穴,主治头风疼痛如破,目痛如脱,泪出不明。”
参考资料
1.头维穴·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