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南】儿童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专家共识
自2019年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novel coronavirus,nCoV)感染开始在全球流行。目前新冠病毒感染仍在世界范围内肆虐,截至2021年9月10日,全球COVID-19确诊病例约2.22亿人,死亡人数近460万。

儿童和青少年群体进行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对于整个新冠疫情的防控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通过疫苗接种实现“群体免疫”,即形成免疫屏障,是终止目前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的最佳策略,而不是通过所谓疾病在人群中感染和传播自然形成免疫屏障。

18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约占全球人口的1/4以上,实现70%~85%以上人群主动免疫形成免疫屏障,儿童和青少年预防接种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我国建议暂不推荐与其他疫苗同时接种,其他疫苗与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间隔应>14 d。当因动物致伤、外伤等原因需接种狂犬病疫苗、破伤风疫苗、狂犬病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时,可不考虑与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间隔。

****适宜接种对象***** (1)所有适龄健康儿童(12~17岁),随着相关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循证医学证据的逐渐完善,根据国家相关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指南再进一步确定低龄儿童接种计划。(2)处于慢性疾病的稳定期(至少3个月,免疫抑制药物控制除外)的适龄儿童。(3)使用中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和大部分生物制剂(除外利妥昔单抗等针对B细胞的制剂)者,病情稳定至少3个月以上。
****暂缓接种对象**** (1)各种疾病的急性期,慢性疾病的活动期。急性病康复后,慢性病稳定3个月后可考虑接种。(2)部分免疫抑制药物(包括免疫相关的生物制剂)使用期。①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泼尼松≥20 mg/d或>2 mg/(kg·d)]治疗结束后1个月;②利妥昔单抗治疗的患者,末次剂量5个月内或B细胞数量恢复正常前。(3)白血病化疗患者化疗结束6个月内。(4)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移植后1年内暂缓接种,1年后须检测免疫功能正常后才可接种。

****禁忌接种对象***+ (1)对新冠病毒疫苗所含相关成分有过敏反应者。
(2)既往发生过疫苗严重过敏反应者(如急性过敏反应、血管性水肿、呼吸困难等)。(3)曾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发生不良反应者(不包括低热、局部肿痛等一般反应)。
*****特殊健康状态儿童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建议
1 罹患下述过敏性疾病的儿童,病情稳定可以接种 对尘螨、花粉、食物(鸡蛋、花生、海鲜、芒果等)、酒精、青霉素、头孢霉素过敏,患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特应性皮炎和食物过敏者。
2 哮喘儿童 支气管哮喘不是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禁忌。哮喘的缓解期(包括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应进行预防接种。在哮喘急性发作(出现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尤其是全身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时(包括口服和静脉给药)应暂缓接种。抗IgE单克隆抗体治疗和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期间可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但不要在同一天同时进行[31]。
3 免疫功能受损的儿童 先天性或后天性免疫功能受损的儿童,原则上可接种新冠病毒灭活疫苗,与免疫功能正常者通常具有相同的安全性;但是免疫功能受损的儿童接种后免疫保护的强度和持久性会降低。
4 既往曾确诊过新冠病毒感染的儿童 原则上可在感染6个月后接种1剂新冠病毒疫苗[28]。
5 使用注射免疫球蛋白 使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可能会影响一些减毒活疫苗接种效果,但是对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无影响[32]。
6 其他特殊健康状态儿童 下述常见疾病不作为疫苗接种禁忌:癫痫控制处于稳定期,病情稳定的脑疾病、肝脏疾病、常见先天性疾病(苯丙酮尿症、唐氏综合征、先天性心脏病)。对于其他特殊健康状态儿童,如无明确证据表明接种疫苗存在安全风险,原则上可按照免疫程序进行疫苗接种。

****儿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不良反应与处理****
1 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新冠病毒疫苗的不良反应绝大部分都是轻度到中度,且在接种24 h内可缓解。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注射部位疼痛、红肿以及发热、头痛、恶心、腹泻、疲倦、四肢疼痛等。不同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所不同。
2 可能出现的特殊不良反应及处理
2.1 严重过敏反应 新冠病毒疫苗受种者发生严重过敏反应极为少见,接种第1剂新冠病毒mRNA疫苗受种者相对容易发生。严重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面部潮红、皮疹、喉头水肿、喘息、心动过速,甚至低血压、心力衰竭、过敏性休克等。
2.2 其他特殊的不良反应 已报道其他特殊的不良反应主要见于新冠病毒mRNA疫苗接种者,包括:(1)广泛性肢体肿胀(extensive limb swelling,ELS)及阿瑟氏反应(Arthurs reaction):极少部分接种者会发生阿瑟氏反应,表现注射部位出现水肿、出血和坏死性血管炎、溃疡,甚至引起过敏性休克。(2)心肌炎:迄今为止关于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后发生心肌炎的报道相对较少,主要发生在青少年和年轻成年男性。(3)血栓形成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thrombosis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TTS):TTS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成年妇女。表现为严重或持续头痛、视力模糊、气短、胸痛、腿部肿胀或瘀点等,TTS与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之间还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4)横贯性脊髓炎及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 Barré syndrome,GBS):根据目前个案报告,有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出现表现为头痛、胸背痛、全身乏力及尿潴留等疑似横贯性脊髓炎表现。此外,亦有报道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出现GBS,表现为双下肢无力,感觉异常等。
!!!总之,以上特殊的不良反应非常罕见。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是全球公共卫生建立主动免疫屏障的唯一正确的方法。
****儿童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后的注意事项***
(1)儿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要在接种现场最少观察30 min,观察有无急性过敏反应、晕厥等情况。留观期间,不聚集,不嬉闹。(2)接种后保持接种局部皮肤的清洁干燥,避免用手搔抓接种部位,洗澡时要避免过度按压、刺激,洗澡后要保持局部清洁。(3)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可正常活动和饮食,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和接触已知过敏原。注意休息,保障充足的睡眠,不要熬夜。(4)避免给儿童不良反应暗示和诱导,密切观察身体状况及体温变化。如果发热持续不退或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要向接种点报告并及时就医。(5)临床上采用的新冠病毒抗体检测与病毒中和试验检测的中和抗体滴度有所不同,不推荐使用临床抗体检测确定疫苗接种的有效性。
本文是吕晓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