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科医生经验分享:关于儿童发热的十问十答
宝宝发热,是每个家长都绕不开的问题,以下是我的建议供各位宝爸妈参考,以及对于家长经常问到的问题做出解答。
一、如何判断宝宝是否发热?
腋下或者耳温的温度:37.5~38.0 ℃为低热,38.1~38.9 ℃为中度发热,39.0~40.9 ℃为高热,≥41.0 ℃为超高热。
注意:① 现在最多见的远红外体表测温枪,像图1这种,因为体表温度是不均匀的,可以测头部、颈部、腋下,取平均值。

可以买耳温枪(图2),测双侧耳温取平均值。

也可以买电子的腋下体温计(图3)。水银温度计有水银泄漏的风险,所以谨慎使用。

② 夏天通常需要开空调,室内温度控制在20-26度。宝宝安静没有哭闹,吃完奶或喝了热水后半小时以上再测量。
二、宝宝发烧,会不会烧坏脑子?
①如果体温≥41.5℃,身体内的细胞,比如脑细胞可能会发生不可逆的凋亡,这种温度持续,不仅会“烧坏脑子”,身体其它脏器也会出现损伤。
②发热特别是高热时,宝宝可出现烦躁不安、胡言乱语、幻觉、爱睡觉、淡漠等。这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或者受抑制所致,一般为可逆的,不会遗留后遗症。
③由于儿童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6岁以内的孩子容易出现抽搐,医学名称为:热性惊厥。通常这类患儿有家族史,长大后不会发作,不会遗留后遗症。
④家长最担心的就是会不会是脑炎?如果宝宝发热伴囟门隆起、烧退后也反应不好、无诱因尖叫、拒食、一次病程多次抽搐,就是脑炎的信号,可能会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
三、什么情况下需要去医院?
如果宝宝只是发热,无其它异常表现,可以在距离发现发热10小时以后或发热超过2次后,至医院就诊进行血常规+CRP指尖血检测,因为超过12小时后这些指标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更优。
如果宝宝有任何一项重症的表现,就需要及时就诊。
比如:面色苍白、持续哭闹难安抚、喂养困难、对外界交流无反应、呼吸急促、尿量明显减少、手脚发冷发紫、抽搐等。

当然,如果你没有把握、或者受家人的压力,早于发现发热12小时就诊,扎手指的意义打折扣,但如果是较为严重的细菌感染,也是可以发现的。
3个月以下的婴儿,体温升高,排除捂热的情况,需要尽快就诊。
四、什么情况下要用退烧药?
需要先明确退烧药的作用:使用解热镇痛药(药品名有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商品名很多包括:美林、托恩、泰诺林等等)的主要益处是提供降温来改善宝宝的舒适度,并不能治疗疾病本身,即对症治疗的药物,也就是治标不治本。
所以一般为体温>38.5℃可以用,4-6小时可以重复一次。需要注意的是,体温38.5℃不是绝对的标准,如果只是低热,但宝宝也表现出烦躁、不愿进食、难以安睡等不适感,也是可以用药的,用药的量和次数按照说明书用就是非常安全的。

五、儿童发热是应该保暖?还是应该少穿衣服?
发热前儿童通常会表现为四肢冰凉,小一点的孩子会出现肢端发青发紫,大一点的孩子会说很冷,会发抖,然后体温会迅速升高,这时候是需要保暖的。因为发热本身不会导致病情恶化或神经系统损害,所以护理的时候要以儿童的舒适性为目的。
简单粗暴即:
冷了就多穿,热了就减衣。对于不会说话的宝宝,如果四肢都是凉的,就需要保暖;如果手脚都很烫,就需要解衣散热。
举一个极端的例子,如果测量体温≥41.5℃,在到医院前,需要置患儿于凉爽的环境,可以酒精擦身、冰块外敷。
六、宝宝高热不退,吃了退烧药也降不到正常,该怎么办?
这是很多家长带孩子复诊的主要原因,可能刚就诊完几小时就返回医院看医生。对于这种我的处理是这样的:看小孩的精神、反应如何,如果生龙活虎、看到我就哭出眼泪想要逃,那我就放心了。
然后教会家长发热的护理plus版:
a. 夏天家里要开空调,保持室温20-25℃;
b. 喝口服补液盐III,当水喝,不限量,趁热喝,可以快速补充液体,效果比喝热水强N倍,补充了体内的液体才好发汗以退烧;
c. 按照说明书规律吃退热药,如果还没有到吃退热药的时间,宝宝体温又很高,就洗温水澡,或者用热毛巾敷头、脖子、腋窝、腹股沟,以扩血管散热。
d. 需要注意:如果小孩有重症的表现,或者你没有把握,就复诊让医生来评估。
七、宝宝发热一般都是怎么得的?和最近打疫苗、长牙有没有关系?
通常听到家长说:我已经很注意家里卫生,也很少出门,为什么也会生病?

包括成人,发热常见的原因:着凉,劳累,被其他人传染,吃了不卫生的东西。儿童对于成人的不同是,接受社会的考验还比较少,每个宝宝都要打疫苗,即是让他们的身体见识并记住这些病菌,疫苗仅覆盖了地球上庞大病菌中的最典型的一部分,还有其它病菌会和儿童一一过招,有时候孩子体质好,或者病菌毒力不强,可能未发病,或者症状很轻,可以直接KO掉病菌。但不是每次都这么幸运。所以正确看待宝宝发热,积极应对。
部分宝宝接种疫苗后会出现发热,为接种疫苗的不良反应之一(接种疫苗后出现发热到底是疫苗不良反应还是感染,后续有机会再深入探讨)。
长牙的时候可伴有低热。
八、宝宝发烧,是否要用头孢?
大多数儿童急性发热是病毒感染所致,无需使用抗菌药物,包括头孢、阿奇霉素、克林霉素等等。明确存在细菌感染的发热儿童,可以使用抗菌药物。
医生是根据宝宝的症状结合血常规+CRP检查综合判断。

九、宝宝发烧,是否需要输液才能好得快?能不能打屁股针退烧?
不规范的做法:
肌注药物并不能治疗疾病本身,数小时后药物代谢掉患儿继续发热,而且有肝肾损伤的风险。不建议用于儿童。
规范的做法:
(1)存在严重细菌感染,需要静脉输入抗菌药物,如静滴头孢类药物;
(2)明显脱水,需要静脉补液纠正,或无法口服补液;
(3)存在明显电解质紊乱,需要静脉补充或纠正;
(4)如果家长要求且拗不过他,但又不存在上述情况,就静滴葡萄糖、氯化钠,与口服补液盐同效果。
十、宝宝发烧,饮食方面需要注意什么?
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即可。对于鸡蛋、牛肉等食物,因为每个孩子体质不同,家长需要细心观察,根据孩子的情况来决定。
<< 图源网络,侵删 >>
关注张医生的微信公众号,了解更多内容!

本文是张祖涵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