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陆培华 三甲
陆培华 副主任医师
无锡市人民医院 肿瘤科

溶瘤病毒疗法研究:用病毒打败癌症,无锡医生运用癌症新疗法

1131人已读

时至今日,癌症依然还是医学界久攻不下的难题。根据世卫组织数据,2020年确诊癌症的患者数达1930万人,1000万人死于癌症。对于癌症患者来说,尤其是在癌症中后期,癌细胞的转移和扩散更是加速患者死亡的“催命符”,而能够与癌细胞同“媲美”,大概也就是病毒感染了。

病毒是自然创造的冷血杀手。目前发现的对于哺乳动物致命的病毒就有32万种,它对人体的害处毋庸置疑。著名的“天花病毒”、“艾滋病病毒”、“埃博拉病毒”等,由于大多表现出致命性,因此也往往令人谈病毒色变。

然而,就是这两种臭名昭著的健康的“拦路虎”相遇,却创造了令人惊喜的可能——溶瘤病毒癌症疗法。

用病毒对抗癌症的案列:1904年,一名42岁的白血病患者在一次感染流感病毒之后,发现体内的白细胞数量急剧减少,肿瘤忽然痊愈;1912年,意大利的一位医生给一个宫颈癌患者注射了狂犬疫苗之后,发现该患者宫颈癌的生长有所抑制。

这些现象使得大量野生型病毒治疗肿瘤的临床试验开始开展,这也开启了一个多世纪以来的溶瘤病毒疗法研究,即通过特异性感染肿瘤细胞并诱导死亡(实现“溶”)的溶瘤病毒,来对抗癌症。

然而,无论使用野生型病毒还是减毒毒株进行病毒治疗,都存在很大的风险。比如,有些病毒本身就具有致癌的风险;有些病毒会导致具有遗传特质的个体出现严重的急性反应;即便经过处理,减毒病毒也存在通过突变回复毒力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由于无法有效控制病毒的病原性,病毒溶瘤效应很快就被免疫反应所抑制,疗效不能持续。

临床前研究还发现,溶瘤病毒联合化疗、放疗、免疫,具有协同作用。其具有将“冷”肿瘤转变为“热”肿瘤的潜力。通过促进CD8+T淋巴细胞和DC细胞募集到肿瘤组织中,上调肿瘤细胞表面PD-L1的表达,增强肿瘤细胞对PD-L1阻断的敏感性,溶瘤病毒联合免疫疗法具有更好的抗肿瘤效应,因此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目前,溶瘤病毒已在抗肿瘤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被中国及多个欧美国家的监管机构批准使用,也被视为肿瘤免疫治疗的重要分支。

溶瘤病毒疗法仍是癌症疗法的研发热点,溶瘤病毒正在成为癌症治疗一种新治疗模式。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陆培华
陆培华 副主任医师
无锡市人民医院 肿瘤科